2021年07月09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扎根基层践初心

——记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张子军

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在定远县,有这样一位普通又特殊的“庄稼人”。中等个头、微胖身材、黝黑皮肤,头戴一顶大草帽,要么在羊场里喂羊,要么在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可熟悉这位“庄稼人”的都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一位扎根基层的农科专家,以赤子之心传承强农基因,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初心的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试验站站长张子军。

1971年出生于甘肃武威的张子军,是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的农业专家。2008年,作为引进人才,张子军来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2016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在定远县建成。当所有人都好奇谁将成为首位站长时,张子军出现在了众人眼中。

一个视科研如生命的高校教授,怎么会想到去乡下当一个试验站站长?条件艰苦、影响科研不说,甚至吃力不讨好。可张子军有自己的“神秘计划”。他深知,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要走出实验室,来到一线,才能直面农业生产实际,真正有益于农业的科研成果,并不是光蹲在实验室就能得来的。

五年来,张子军总是两点一线奔走于学校和试验站之间。为了能够更安心地当好这个站长,他做爱人的思想工作,将家搬到了定远县,并让正在合肥读高中的儿子转学到县城中学。每年春节,怕耽误工作,张子军都会将妻儿接到站里过年,五年时间未曾回乡。在张子军心里,试验站已是另一个“家”。

定远县具有发展草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肉羊产业发展总是停滞不前。为了给当地产业发展“把好脉”,张子军率领团队对定远县22个乡镇畜牧业、种植业进行详细走访调研,跑遍当地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摸清“病症”并“对症下药”。

可当地老百姓对张子军的“药方”并不信服。因此他决定先在定远皇竹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搞个示范点。这家新成立不久的养殖企业按照张子军提供的技术路线,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引进2000只种羊,很快就见到了效益。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效果日益显现:肉羊产羔率由原来的100%增加到210%,羔羊成活率从50%增加到95%,每亩耕地采取种养结合方式,纯收入增加2000至3000元。定远县的羊肉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养羊就找张子军”也成了当地养殖户的口头禅。

五年多来,张子军带领团队将一项又一项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直接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效益。2020年底第一个聘期结束,张子军本可以回校继续科研工作。但是,面对当地政府的热情挽留、老百姓的深情期盼、学校的信任支持,他决定再干几年!

“我一直憧憬着江淮分水岭地区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张子军道出他的“神秘计划”。

眼下,张子军计划通过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坡”,探索开展羊产业、瓜果、蔬菜等多产业循环经济。“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满怀三农情怀的张子军正向着“现代田园牧歌”的目标扎实前进。

2021-07-09 ——记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张子军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4094.html 1 3 扎根基层践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