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古城
岱山新村
展开定远县跨越发展的时代画卷,处处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最振奋的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定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蹄疾步稳,奋勇争先,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进步;
最自豪的是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聚焦主要指标,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作为全市唯一省级贫困县成功摘帽,取得“五年五好”的成绩;
最给力的是经济发展动能更强。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优势产业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
最喜人的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远模式”、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县供销社创新为农服务体系等一批经验做法走向全国;
最直观的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乡村风貌不断改善、振兴动能更加强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两年全省优秀;
最欣慰的是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围绕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业有路等民生问题,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发展高歌猛进,成就令人欣喜。如今的定远,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朝着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定远的目标阔步前行。
全县公路总里程位居全市第一
乡村面貌换新颜
全县粮食总产”十七连丰“
城乡供水一体化创造“定远模式”
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满
脱贫攻坚考核“五年五好”
现代农业示范园考核全省第一
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定远县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上台阶,“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末连跨200亿元、300亿元台阶,跃至326.5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收入从16.1亿元增至28.2亿元,年均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3.9%、44.5%、4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65亿元增至147.1亿元,年均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三二”向“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经济总量由全省35位跃升至24位,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连续三年在全市获得“好”的等次,经济发展质效实现双提升。
工业支撑更加有力。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规上工业企业数增至12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型化工、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加快制造强县步伐,华塑公司、皖能环保、众兴菌业3家企业6个项目获省级奖补,华塑公司荣获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市“十强”工业企业,入选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华塑公司主板上市过审,华甬新材料等企业挂牌“新三板”,爱能洁生物等10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思凯瑞入选省级高成长型小微企业,亚克力实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天择化工、亿利过滤入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总产十七连丰,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86个,“定远猪”“池河梅白鱼”纳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定远猪”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录;“粮食生产和生猪稳产保供”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建成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4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5059家、居全市第一。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互联网+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产品检测中心建成投运,与合工大共同研发5G农产品溯源系统,区域公用品牌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服务业态更加丰富。新增金融机构1家,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9.3%、62.7%。华塑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电商产业园荣获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返乡产业示范园,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获评省级创新型服务平台项目。高标准完成全域旅游修编,近百公里的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廊道即将贯通,成功举办定远古城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包青天廉政文化园等获批3A级景区,高埂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特色旅游名村。
如今的定远,工业发展态势强劲、现代农业欣欣向荣、第三产业蓬勃向上……一幅浓墨重彩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定远大地徐徐展开。
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定远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举措、抓项目、调结构、稳就业等一项又一项务实精准的“组合拳”剑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一批批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姹紫嫣红的扶贫之花在定远大地竞相绽放。全县建档立卡的3.8万户、11.16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如期摘帽,省级成效考核“五年五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人口、综合贫困发生率全部清零。贫困家庭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户变成了致富人,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老少病残孤等特困群体实现兜底保障。
补齐了突出短板。村村都有卫生室和合格村医,村村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所有村民组通了硬化路。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村级网络通达率、脱贫户自来水接入率达到或接近100%。老百姓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
选树了先进典型。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等典型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先后荣获全省首批健康脱贫示范县、脱贫攻坚安全饮用水全国先进县、残疾人辅具助力脱贫攻坚案例全国特等奖等。16名个人和7个集体分别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称号。
一批惠民政策陆续落地,一批利民工程陆续建成,一批扶贫项目陆续收益,定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群众正信心满满地向着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新目标阔步迈进。
紧盯狠抓 项目建设持续加强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五年来,定远县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定远,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设,不断推动着县域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93个,实现省网到位资金546.3亿元。投资18亿元的华塑二期、投资15亿元的晶睿光电等一批亿元项目竣工,投资45亿元的远景风电等一批项目开工,投资120亿元阳光新能源、130亿元的光明乳业签约落地,成功实现100亿元大项目招引重大突破。
园区载体提档升级。县盐化工业园入驻企业89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加74.7亿元,获批省化学原料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县经开区围绕打造新材料光电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累计签约亿元项目61个。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五的成绩荣获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称号。
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交通投资98.85亿元,建设国省干线195公里,农村公路321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5468.28公里,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滁淮高速建成通车,明巢高速开工建设,合新高铁、窑河复航积极推进,“六纵五横”交通网初步形成,在全市率先迈入“全域公交”时代。水利投资41.17亿元,承载定远几代人梦想的江巷水库下闸蓄水,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开工建设,完成13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八小水利”项目2196个,三次获省农田水利建设“江淮杯”竞赛评比先进单位。能源投资28.3亿元,建成天然气定远至合肥复线等管道项目7个,共265.5公里。220千伏韭山输变电等3个工程竣工,龙源定远大金山风电、皖能垃圾发电、光大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53兆瓦,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形成。
勇闯敢试 深化改革迸发活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定远县着眼大势大局,立足实际,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曲阳大地发展活力更足,发展动能更强,发展空间更广。
科技创新取得关键性成就。构建“1+5”科创政策体系,申报发明专利583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思凯瑞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华塑公司获评省研发投入百强企业,泉盛化工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化产学研合作,建成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新建袁隆平等4家院士工作站,“三联互通”人才合作模式在全市推广。深化与中科大、中科院过程所等大院大所合作,引进院士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0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00多名。创建省市级产业创新团队33个,入选全省人才强县培育典型。科昂纳米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全国总决赛冠军,创全省最好成绩。
深化改革创造示范性经验。一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远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国经验交流会在定远召开;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获评全国样板县;县供销社创新为农服务体系,3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社”,全省供销系统综合改革观摩会在定远召开;基层政务公开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推进会在定远召开。一批改革取得了新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255个村(社区)成立股份合作社,完成“三变”改革;激活“沉睡”的资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权抵押贷款累放额6.47亿元,荣获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一批改革有了新突破,顺利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在“整合”走向“融合”中提升了服务效能;聚焦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21个部门“57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2.1万个,增长105%。
开放发展迈出跨越性步伐。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合作更加紧密,32个涉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方案,“长三角一网通办”实现涉企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来自长三角的投资年均增长15%,占引进投产项目的近七成。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29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
统筹融合 城容乡貌焕发生机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鳞次栉比的居民小区,星罗棋布的公园景观,不断涌现的城市综合体,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走在定远大地,一幅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壮丽画卷铺展开来。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完成县城总规编制,建成区面积由23.5平方公里扩展到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由22万人增加到30万人,泉坞山森林公园、南城河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高标准建成,大数据中心建成使用,获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镇村特色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21.4亿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57个省级中心村和23个市级中心旧貌换新颜。炉桥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汤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西卅店镇等一批镇村入选省级生态和美丽宜居乡镇(村)。
乡村振兴不断深化。“猪、鹅、虾、草、菌”“五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年生猪出栏达94.5万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4万亩,中央电视台推介了定远稻虾共作模式。大力发展“捡回来的另一半农业”,众兴菌业荣获省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金奖,盐化工业园获批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示范产业园,秸秆“五化”利用率达93%,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成功创建省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
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普惠万家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定远县坚持全力以赴保障民生,专心致志补齐短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一件件、一桩桩,顺民意,暖民心的惠民实事,浸透着定远县党委和政府浓浓的为民情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幸福指数”有温度。持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认真办好为民十件实事,财政民生累计投入资金273.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8.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55.8%。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建县总医院中医住院楼、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所,新增医疗业务用房近6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住院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实现双提升。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百强健走示范区”称号。
“托底指数”有力度。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保率逐年提升。完成8个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和22个乡镇、127个村(社区)养老中心(站)建设,“救急难”工作在全国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6个、建设保障性安居房9155套、农村危房改造1.76万户,全市危房改造现场会在定远召开。
“和谐指数”有厚度。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改造薄弱学校86所,整合建成40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撤并村小教学点163所,改扩建县城5所学校,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称号。中高考成绩连创辉煌,中考高分段人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保持全市九连冠,一批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职业教育特色彰显,县职教中心本科达线人数近三年蝉联全省第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县级“四馆”对外开放水平和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推行258个村级农家书屋“三员合一”服务机制,被人民日报报道。池河太平桥被批准为全国文保单位。蒋集农家书屋、县电影公司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称号。
“绿色指数”有广度。坚决打好打赢生态保护、蓝天、碧水、净土和问题整改“五大战役”。136条河流全面落实三级“河湖长制”,高塘湖、三和断面水质均值符合考核标准;落实“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由21%增至26.8%,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编制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强化生态执法监管。
建功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定远县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笃定前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等“六大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皖北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的优选地,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全国一系列综合改革的试点试验区。积极推进撤县改市,重点打造实力新定远、活力新定远、美丽新定远、文明新定远、幸福新定远“五个新定远”。奋力实现“552”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超50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跻身全省20强。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定远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发展篇章。
(中共定远县委宣传部组稿 定远县摄影家协会供图)
定远县池河大桥
京沪高铁定远站
定远县城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