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铸辉煌 策马扬鞭再出发
—天长市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天长市城市鸟瞰
这里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综合实力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十强县市行列;这里连续7年进入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县,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国家火炬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县,全国首届弘孝示范城市,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天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天长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百年奋斗,天长的发展势头让人赞叹;百年前行,天长的发展速度让人艳羡;百年跨越,天长的发展成果更让人倍感振奋。
崇本门
城南新区
天长市人才科创城
天长金牛湖新区
滁州高新区
新能源产业
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优势叠加 赋能发展
铿锵前行迸活力
金牛湖新区位于天长市南部皖苏交界处,与南京江北新区接壤,交通便利,在区位交通上已深度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近年来,天长市以“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要求,全力开展金牛湖新区建设攻坚行动,将新区打造成为以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休闲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新区和田园城市。截至目前,新区在建和在谈推进项目共20个,预计总投资约85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约368亿元;拟开工建设的项目1个,预计投资约10亿元;在谈跟踪项目11个,总投资约478亿元。
金牛湖新区的蓬勃发展只是天长市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的天长,拥有三面环苏、居中靠东、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与南京、扬州等城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习俗相近。尤其是近年来,天长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项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推动了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宁淮高铁开工,天长迈入高铁时代;两所大学开建,天长跨入大学时代;鑫铂科技过审,天长开启A股上市时代;入围经济百强,天长开创全面百强时代。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仅在“十三五”时期,天长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总量跃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收入连续迈上40亿元、50亿元台阶,总量位列全省第五位,成功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产业布局加速集聚。作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天长市在其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全民创业氛围浓厚等独特传统优势基础上,着力构建“4+6+8”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布局、提升产业集聚度,做大做强金牛湖新区、滁州高新区、高铁站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大板块”,做优做新铜城、秦栏、汊涧、杨村、金集、仁和“六大产业园”,做特做精冶山、石梁、新街、永丰、万寿、郑集、张铺、大通“八个集中区”,推动天长市经济迈入发展新阶段。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依托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特点,天长市探索出一条依靠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发展之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549.3亿元,民营经济占比80%,民营经济税收占比82.2%。2020年,新增私营企业3041家,总数达1.88万家;净增规上企业20家,总数达529家,总量全省县级第一。天康集团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天大集团、英发睿能入选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天长市全面学昆山,出台企业帮扶、优化机制等 19 条措施,建立工业用地报建同步机制、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等措施,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小微企业纯信用融资产品“易信贷”,组建五大国有平台公司和三大产业基金。建立重点企业帮扶专员、涉企问题清单、领导帮扶“坐诊会诊”、重点企业产需对接协调等帮扶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20年,天长市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措施和惠企政策,全年税收政策性减免2.4亿元,落实留抵退税1.8亿元,社保降费1.5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租金240万元,加快兑现各类财政扶持资金2.6亿元。连续五年获滁州市营商环境和“四送一服”考核第一名。
◎ 项目为王 全力以赴
招商引资创新高
近年来,天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持续开展招大引强攻坚行动,近三年平均每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68个、54个、27个以上。2020年天长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53位,荣获2019年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荣誉称号,2018年—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三年在滁州市名列前茅。
招大引强有突破。全力推进大招商、招大商,总投资180亿元的恒大天长天才小镇儿童乐园、100亿元的泛美航空天长大学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三年来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6个,5亿元以上项目28个。立足天长市主导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近三年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22个、外资项目5个。建好项目,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尽快建设、投产达效,总投资55亿元的英发德盛太阳能电池片、20亿元的长荣光纤光缆等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鑫铂科技工业铝型材项目签约后12个月一期投产。
招商方式有创新。组建天长江苏商会、天长浙江商会,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厦门合兴包装等食品产业链配套项目均是通过今麦郎集团引进入驻天长,今麦郎集团的投资项目也已从2003年一条矿物质水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累计投资45亿元、成为除了河北隆尧总部之外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与广东万联证券、北京承文咨询合作开展委托招商,及时掌握最前端的投资信息。围绕仪表光电缆、电子信息、医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成立8个产业招商小组,集中人力、财力开展产业招商,同时选派5名年轻同志赴与天长市重点产业对应的协会、学会以及商会开展驻点招商,在收集项目线索的同时也为招商战线培养后备人才。
招商机制有保障。建立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库,17名市级领导“一对一”牵头负责,每月调度项目建设进程,每季度开展1次天长市集中招商引资活动,每年开展1次天长市“三看三比”观摩检查,每年召开1次天长市招商引资表彰大会。明确招商引资“4+6”重点发展板块,重点打造滁州高新区、金牛湖新区、高铁站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大板块,以及秦栏电子、铜城仪表线缆、汊涧健康食品、杨村生物医药、金集汽车零部件、仁和实验室装备六大产业园,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项目招引。修订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本土企业新上项目给予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待遇,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做大做优做强。
◎ 强化引擎 激发活力
科技创新促发展
创新,无疑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发展的桥头堡,天长市成功地探索实践出科技创新天长之路。科技创新已成为天长继医改、股改在全国第三张响亮的品牌。
要实现天长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天长市上下达成一致的认识,为此,天长通过宣传、政策、环境等方式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连续成功举办30届人才科技节;每两年评选一批“千秋英才”、“创业新星”;每三年开展一次科技进步奖评比表彰活动;制定出台近百条激励创新的政策,年财政用于创新发展资金达3亿元;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及优势企业8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省级科技成果500余件……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还需要人才支撑创新发展。天长市持续加快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引进专家教授挂职,在全省率先组建科技镇长团,多渠道引进10名院士、20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成立10多家高科技公司,实施凤还巢工程,扶持20多名在外高层次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建立人才科创城。实施“企业家、管理者、技术员”三百培训工程,为企业培养千余名中层管理创新人才,1名企业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8名企业家获批省特支计划。拓展校地合作模式,与南京大学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创新公共研发平台模式,“平台共建、基金共设、需求共征、项目共施”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人民日报予以报道,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模式,建立近百家校企合作研发机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8家。
为更好地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天长市加快各类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引导初创型企业上规模、成长型企业上项目、成熟型企业上研发机构,开展全程保姆式服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全年认定高企81家、净增48家、总数163家,位于省同类县第一。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创业中心已累计毕业近200家。引育双创空间,目前拥有6家众创空间,累计入驻200余家团队及企业等。引入南京极客站、重科院西南高科人才创业园在天长市建立专业科技孵化器。2020年11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智造”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暨天长市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近百项高水平项目参赛。
此外,天长市积极集聚整合全国优秀创新资源,建成全省县级首家科技大市场,建立500多名企业科技联络员队伍,已服务2000多家企业,企业吸纳技术合同额超1.6亿余元。建设一区多园,滁州高新区为国家火炬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建有秦栏镇电子元器件、汊涧镇健康食品等10个特色工业科技园区。
◎ 改革为先 融合发展
乡野田畴绘新景
天长市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133万亩;拥有芡实等特色农产品,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2020年天长市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天长市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农业改革、全面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产业集聚,催生“磁场效应”。天长市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做强优质水稻主导产业、龙岗芡实、千秋山羊等特色产业,建成天长市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建设完成了42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提升、汊涧镇粮食产业园及食品小镇项目,新建完成75万亩水稻高标准农田和2.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等。集中连片打造了25万亩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3万亩优质芡实生产基地,建成5000亩的水稻、芡实良种繁育基地。吸引多家食药同源企业及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实施芡实精深加工等能力提升以及功能食品精加工等项目建设。打造了天长大米、龙岗芡实等区域公共品牌,塑造“北有五常、南有天长、南籼北粳、自然天成”的天长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形象,“龙岗芡实”获批国家地理标识证明商标,铜城镇龙岗社区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芡实示范村。重点发展“千秋山羊”“天长三黄鸡”等地方特色品牌。
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园建设。坚持“科技兴园”,搭建提升了农业科研合作平台,促进了一批关键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与扬州大学等建立院士工作站;与合肥师范学院共建产业园研究院;建立省科技厅特派员工作站1个;与滁州学院合作,挂牌成立了芡实研究所;与国家智慧农业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完成智慧农业平台等项目。以水稻、芡实、畜禽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普及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
突出“融合兴农”,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提升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易营销体系,建成了芡实交易大市场,搭建“旅邮站”“家邮站”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建成产业园31公里的沿高邮湖至龙岗文化生态农业旅游环线,打造芡实特色小镇、4A级旅游景区各一处,扶持了一批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庆农业,举办千秋剥菓节、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坚持“改革强农”,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创新创业孵化。加快实施两大工程4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基本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产业园农业主导力量,重点实施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等项目,培育家庭农场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00多家,扶持倮倮米业等10多个产业化联合体。稳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孵化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发挥就业带动作用,创建期累计吸纳农民工就地就业达到12.13万人。探索推广了利益联结紧密的四类联农带农模式,降低农事生产成本。试点推广折股量化增加农户收入,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为试点,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重点支持24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910万元以上,村均37.95万元。以“劝耕贷”“市农担”为载体,创新金融资金支农服务方式。
坚持“绿色立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全面开展肥料试验、地力监测、精准施肥,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全覆盖;扶持提升60家、新增10家绿色防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先进实用植保防控技术和机具,推动水稻、芡实种植基地农药化肥的负增长。推动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建成1座生物质电厂和16家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镇街全覆盖),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达到93%以上;全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膜发酵等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100%。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两品一标”认证,累计完成认证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26个以及地理标识产品1个;建设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百年的奋进换来了如今大美天长的蓬勃发展;百年的奋进收获了累累的果实;百年的奋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目标,傲人的成就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踏上拼搏的道路,高擎奋进的大旗,天长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阔步迈进。
(中共天长市委宣传部 供稿)
美丽乡村
旧城焕新颜
仪表电缆产业
天长党建公园
龙岗抗大八分校
天长市市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