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我们要以最鲜明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效的措施、最严明的纪律,扎实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合格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6月2日,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许继伟的讲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十三五”期间,我市强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多项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碳达峰”和“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滁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自然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截至6月11日,我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42.6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期下降2.5%,再创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优。
生态环境保护,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市决心坚定,行动有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保卫白云蓝天。2020年,我市开展了“百日会战为健康”“战臭氧保优良”“秋冬会战保健康”等专项行动,调度处置大气问题1323起,全年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
守护碧水清波。开展“坚守断面保碧水”等攻坚行动,针对来河、白塔河断面提标升类出现的超标情况,追溯断面上游河道沿线污染源,排查整治206个入河排污口,12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全力推进水体达标治理,滁河等4条水体152个水污染达标治理项目全部完成。20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配套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达1278家。
守卫净土良田。来安县国家级土壤治理修复试点项目提前完成,琅琊区土壤治理修复项目通过省厅验收。开展“管固废、保安全”危险废物攻坚行动,将全市520家危废产生及经营单位纳入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废全周期监管。完成25个疑似污染地块的初步调查,4个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和17个高风险地块土壤样品采集。
涵养生态文明。大力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本级及天长市、定远县完成第四届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申报;明光市、全椒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修复滁河生态,打造北岸17.5公里独具特色的生态绿地廊道和临水公共活动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我市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五年来,环保格局越来越大。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陆续成立大气办、水办、整改办、秸秆禁烧办等议事协调机构,市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聚指成拳、联合行动,形成了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的转变。
五年来,治理体系越来越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河湖林长制改革、环保信用评价等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逐步形成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2016年,西涧湖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被选为全国学习样板;2017年全省首部饮用水源地方性法规《滁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施行;2018年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性扬尘法规,在全省率先建立空气质量、地表水断面和市级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2019年至2020年跨省生态补偿落到实处,滁河陈浅断面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生态补偿金4000万元。
五年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同期下降34.5%,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81.1%。7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达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连续五年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来安县国家级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提前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较2015年分别下降13.2%、15.4%、16%、20%。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近几年,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和明显改善,但这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建设美丽滁州的要求尚有差距。直面“十四五”,我市已经规划好新一轮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产、生态、生活“三融合”。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工作思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守护长江生态环境,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非化石能源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坚持区域协同,精细管理。瞄准我市在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中的发展和保护定位,探索区域协同治理新模式,协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力争滁州市本级创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成2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充分激发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功能,统筹考虑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矛盾和环境问题,优化“亭满意”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