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2日
第A03版:副刊

官塘鱼煮饭

□贾鸿彬

刚开始,鱼煮饭是粗糙的。因为冬天在外野炊,只有一口大锅,又要保温,饭菜无法分开,只能一锅烩,就滥觞了鱼煮饭。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大雪一过,20出头的张立军就跟着生产队长下湖了。湖是高塘湖,位于淮河南岸,介凤阳、长丰、定远和淮南市之间,50平方公里的水面,凤阳拥有四分之一。横在湖边的村落是官塘镇的崔李村,靠水吃水,每到冬寒腊月时节,村里都要组织生产队社员下湖捕鱼。摇着四条无帆的木船,在1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游弋,寻找鱼群。

冬季来临前,由于水文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温下降,鱼类的活动能力减低。为了保证在寒冷的季节有适宜的栖息条件,鱼类会向适温水域作集群性移动。这是越冬洄游。渔民们每每瞄准鱼类越冬洄游,张网捕鱼。

找到有洄游鱼群的水面,下网。几条船按照队长的指令,拖着网,围成一个大圆圈,将鱼群围住。大家一边收缩网圈,一边呐喊、击打船桨,让在水底猫冬的鱼浮上来,不到中午就会有不少收获。太阳快上正天时,网圈变小,张立军摇着的船可以解放出来。他从新捕的鱼中挑选一条螺丝混子——若是没有大的,就多拿几条——摇着船,划向最近的岸。青鱼和草鱼,皖东人皆称为混子,青鱼因为在水底经常吃螺丝,因而被称为螺丝混子。它浑身滚圆,肉质鲜美肥腻,烧成大块,肉厚厚的,吃起来特别过瘾。

靠岸,张立军锚住船,在船头将混子刮鳞破腹洗净,剁成段子,放好。又将从家里带来的米倒进筲箕淘净。若是有白菜、萝卜一类蔬菜,也一同洗净。上岸,找一高坎,最好是背风向阳处。在坎上掏出一个灶洞,将船上的大铁锅搬下,垛在灶洞上。柴多是就地取材,野地里的枯枝杂草,附近农家的麦秸或是秫秫秸,能生火的都行。火燃起来,锅烧热了,多少是要放些油的。猪油是最好的。没有,就放些菜籽油。再不然,棉籽油也行。油烧热了,将剁好的鱼段子倒入,猛烧。咸鱼淡肉,盐是万万少不了的。盐只要放适当了,鱼味就会好。其他的,有葱姜,放些葱姜,没有,就不放。鱼嘟千滚,吃起来正好!等第一遍烧开后,揭开锅,用锅铲抄一下底,防止结锅,然后就是小火慢炖。

待湖畔飘满鱼香,鱼肉都炖碎了,张立军用筷子将锅里的鱼骨头和大鱼刺捞起,扔到一边。鱼刺捞掉得越多越好,最好是一根不剩,这才把米倒入锅中。用锅铲把鱼肉汤和米搅匀,盖好锅盖,就一个劲地烧火了。冬天的湖畔寒风凛冽,热气散得很快,按照家中平常煮饭的方法,煮出来的饭会夹生。经过好几遍摸索,张立军煮饭前把鱼肉汤水量加大一半,灶下不断火,让水蒸气一直不停升腾。最终米粒在鱼汤中绽开,米香四溢,鱼煮饭就好了,而且锅巴很厚,焦黄焦黄的。张立军掏出怀中的一块红布,冲湖面上挥舞几下,湖里网鱼的人就会分批上岸,狼吞虎咽果腹。

当年的鱼煮饭是迫不得已之作,但吃过的人却一直难忘。后来张立军不停地改进技艺,自己配制了调料包。调料包里是按比例配制的各种烹饪佐料,是张立军多年经验的结晶。煮鱼时调料包就放在锅中,直到饭熟才拿出,鲜美滋味尽入其中。而饭中仅有鱼和米,清清爽爽,佐料杂质一毫不见,这作法又别具一格。调料包的配方如同符离集烧鸡的卤汤、可口可乐的秘方,只能是由核心层人士掌握的。

进入新世纪,高塘湖畔农家乐逐渐风行,亲朋好友们一鼓动,张立军将自己家房子稍加装修,开起了农家乐,专门经营鱼煮饭。他每天买的都是高塘湖刚出水的螺丝混子,佐以当地油坊榨出新鲜的豆油,米选高塘湖畔农田中的当年鲜米,再加上独特的调料包,鱼煮饭女大十八变,从粗粝村姑出落成风情少女,亮眼高塘湖畔。张立军还将煮熟的饭特制成酥脆的锅巴——这种土锅灶炕出的锅巴,现在就是农村的普通人家,也难以吃到了。它和饭一起上桌,能勾起几代人的记忆,更能激起食客的食欲。先是凤阳、蚌埠食客纷至沓来,接着滁州、合肥食客也慕名而来。官塘镇的高速公路道口开通后,南京、上海的食客也络绎不绝。

遗憾的是,张立军已经于辛丑年底病世。不过,他早已将手艺传给了四个儿女。如今,他的老伴崔怀兰带着张崔霞、张松、张二松、张二芳姐弟四人一起经营鱼煮饭。他们就经营“张立军鱼煮饭”这一块牌子,全国独一无二。

2021-06-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0626.html 1 3 官塘鱼煮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