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道路硬化提升、车辆停放有序、干净整洁的小区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景观树下,共享花廊摆放着各种花卉,文化广场上孩童们嬉戏追逐,几位老人坐在长廊下聊着家常……走进明光市吕郢社区东方明珠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是个“脏乱差”的老小区。“新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管理中探索形成的‘三招五法’确实管用,现在不仅卫生死角清理了、楼变新了,就连道路、绿化等也同步得到了提升,还划设了停车位,设置了锻炼娱乐区……原来的‘脏乱差’老小区变得跟新小区一样。”说起创城带来的变化,在小区散步的居民汪德仕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老百姓对创城以来城市环境变化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近年来,明光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守“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初心不渝,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工作路径,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实现文明实践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把阵地建在庄上”的文明实践试点新路子,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基层。
立足群众需求 “把阵地建在庄上”
“在村里住了这么久,真不敢相信我们的村庄能变得如此美丽,生活过得如此舒适惬意。”明光市自来桥镇杨港村何郢组村民杨彩霞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走进何郢,一排排石头屋、一个个石头景,一幅幅石文壁画,远远望去与背靠的大山融为一体,宛然一幅自然、素净、古朴的乡村画卷,置身其间,让人流连忘返。
何郢距明光市自来桥镇14公里,是镇上最偏远的一个村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过去何郢的真实写照。不但村内环境“脏乱差”,而且陈规陋习多,村民经常为了小事吵得面红耳赤。“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围绕‘听得见乡音,闻得见乡味,感觉到乡趣,记得住乡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倾力打造一个生态古朴宜居的美丽乡村。”明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负责人钮甜甜说。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近年来,明光市本着“群众在哪里,哪里能集中群众,就将场所建在哪里”“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类型的场所”的理念,着眼实用、便民原则,把阵地建在庄上,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该市在“县-镇-村”三级组织层级基础上,推进文明实践点建设到自然村庄,构建了以市级中心为引擎,19个镇级所、152个村级站、12个特色基地、122个自然村庄示范点广泛辐射的多级联动格局,形成“市-镇-村-自然村庄”四级组织架构,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覆盖到哪里。此外,当地还总结推广自然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十个一”工作法,通过“建好一个实践阵地、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建强一支志愿队伍、开展一批实践活动、评选一批先进典型、培育一个特色产业、创造一个美丽环境、讲好一个村史故事、出台一套激励措施、打造一批特色品牌”等十项工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在推进文明实践阵地进村庄的过程中,该市立足农村实际,深挖地方特色,利用闲置民房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院、小院、园地等活动阵地,
打造了一批村容村貌园林化、实践阵地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的村庄(社区)精品,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点,如陆郢、陈郢、南曹、侯胡郢、苏油坊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特色阵地,将政策宣讲、协商议事、文体活动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创新菜单式服务 打造优质项目品牌
“日子不能过了,今天怎么着也得离婚。”日前,在明光市婚姻登记处,一女子情绪激动哭着说。“也不是什么原则性大事……大人离了没事,就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办。”一旁的男子两眼通红,诉说着婚姻的经历。看此情形,两个“碍事”老大姐走上前,“你们两个都冷静下,走,到旁边坐下喝杯茶。”这两个老大姐不是真看热闹,而是明光市司法局与民政局联合打造的“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的志愿者。“你刚刚做过引产手术,身体要好好恢复。孩子还那么小,离婚要谨慎啊。”“你也是,男同志大度一点,认个错带媳妇去吃顿好吃的……”志愿者王玲和吴至美分别耐心地劝说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男方拉着女方的手回家了。
“‘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针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离婚冷静期’积极开展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将调解关口前移,用心为爱服务,打通调解工作‘最后一公里’,为婚姻引导构建幸福家庭”。明光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副股长张甜甜说,该志愿项目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共接待10余对前来办理离婚的夫妻,成功调解5对。
“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是明光市盯项目抓关键,创新菜单式服务,打造优质项目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立足群众需求,加快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建立志愿活动“主题月发布”和“项目预发布”工作制度,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涌现出“飞燕宣讲团”“天使之心、易起行动”“老墙根”“小桔灯”等一批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累计发布志愿服务菜单2300多个,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3000余场,参与志愿者40多万人次。推进帮扶单位结对共建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100多家市直单位下沉到镇村组,每月开展特殊关爱、理论政策宣讲、送文化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小红帽”“红马甲”“红袖章”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交通路口、景区景点,他们通过助学济困、交通劝导、文明创建、农技下乡、文体活动等志愿活动,传递着爱心和善举。推动全市文明实践工作向深里走、往实里做。
据统计,截至目前,明光市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系统已实名注册志愿者125638名,注册人数占该市常住人口的23%。
汇聚榜样力量 激扬文明新风
“当选‘明光好人’是父老乡亲们对我个人的信任和工作的认可,今后我将加倍努力,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厚爱。”“明光好人”代表鲍铁柱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后激动地说。5月13日下午,明光市文化中心小剧场灯火辉煌,伴随着悠扬的歌声,2021年明光市“道德模范”“明光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展现了“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互敬互爱、携手与共的良好家风,体现了“明光好人”奋斗在脱贫攻坚事业的奉献精神,表现了“道德模范”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的道德风尚,集中彰显了明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硕果。
“好人就在身边,好事就在身边,榜样是一面旗帜,他们用最平凡的面孔诠释向善的力量,每一个感人的事迹背后都折射着明光这座城市背后的温度。”明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创城办副主任李明富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明光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一大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人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不断涌现,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学习模范的浓厚氛围,也让明光这座城市焕发出更加温暖人心、向善向上的动人魅力。
除此之外,该市组织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活动,加强示范引领;采取入户走访、新乡贤引导、乡风文明评议等方式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明十条”,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家家户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倡导保持社交距离,推广一米线、公筷公勺等,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开展“网络连心桥”宣传教育活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成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新风尚;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轻骑兵走基层”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文艺团队正能量,加大基层文化服务供给,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渗透、陈规陋习以及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手记: “面子”更光鲜,“里子”更舒适
细微之处见文明,点滴善举树新风。日前,记者深入明光市采访,看到曾经破旧的街巷,如今都焕然一新,还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主题;曾经脏乱的老旧小区,已经升级改造,让居民们住得更加舒心;曾经物业缺失的老小区,在红色物业的管理下,已经告别了无序状态;曾经闲来无事的社区居民,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为打造和谐社区出一份力……在潜移默化中,市民的素质提升了,文明已深深嵌入城市的文化肌理,浸润着每一个明光市民的心灵。
文明创建,既要精修城市“面子”,更要涵养城市“里子”,内外兼修的城市才看着顺眼、住着舒心。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只有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为民,让创建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老百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