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7日
第A06版:副刊

赤心一片报桑梓

一、重建醉翁亭(下)

○薛来彩

同治十一年(1872年)初秋,薛时雨正式主持重建醉翁亭。按照摹画的效果图,他要求不仅恢复旧观,还要增其旧制,使醉翁亭重新焕发生机。他把修建的具体工作交由章家琮负责,要章家琮作为工地监工和联络人,协助自己重建醉翁亭。章家琮祖父在江宁学府任训导时,率先倡建了“同仁堂”,他继承祖业,经常往来于滁州和南京之间,很得薛时雨的信任。章家琮也非常乐意做这项工作,认为这是为家乡做贡献,理所当然,所以做起事来也非常认真负责。

重建醉翁亭开工后,薛时雨便想到了“雅故世交”的吴棠。吴棠此时任四川总督,加都察院都御史、兵部尚书衔。为此薛时雨致函吴棠,表达了自己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的心愿,以及对欧阳修的尊崇之情,随后介绍了醉翁亭的重建情况,希望得到吴棠的帮助,捐自助建。

远在四川的吴棠收到薛时雨的来信,被他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同治十一年(1872年)11月15日吴棠回信,对薛时雨重建醉翁亭的雅意表示支持,愿意捐资助建。吴棠在信中说:

慰农仁兄阁下:

顷接九月二十五日手书,袛悉前布寸棫,已邀青及,就维褆躬迪吉,潭第凝厘为颂。承示醉翁亭初秋已经兴工,来正可以竣事。昔贤胜迹,得阁下雅意筑修,俾复旧观,良深忻佩。将来丰乐,渐次补造,需费若干,当祈示及,仍当量为捐助也。弟于中秋后出省巡阅,由梓阆而巴渝,往来匝月。地势民风,沿途□心察访,得小诗廿首,录呈雅教。蜀中近日情形,可以略得梗概。唯况瘁之余,归思甚切,林泉之想,梦寐时萦。安得偕我良友,优游散布于醉翁亭下,把槷联吟,一顷积愫。想阁下当亦有同情也。手肃布侯,即请道安不具。

乡愚弟吴棠顿首

十一月十五日

从这封回信中,可以看到吴棠对薛时雨重建醉翁亭之举的敬佩之情,表示不但愿意捐助醉翁亭的重建,而且还愿意对将来修建丰乐亭量力捐助,同时还表达了希望早日与好友薛时雨优游散步于醉翁亭下、对弈吟诗之愿望。此时吴棠因与成都将军崇实关系很僵,已萌生告老还乡、回滁州做寓公之意。

同治十一年冬,薛时雨再次来到滁州,检查了解醉翁亭的重建情况。章家琮提请薛时雨题写门匾,他说:“原来的大门已经毁坏殆尽,要先建好大门和围墙,以便于施工材料存放,防止被盗。”薛时雨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遂决定先建好大门和围墙。随后便叫人拿来纸笔,为醉翁亭大门的门匾题写“醉翁亭”三字。很多文人雅士前来围观,啧啧称赞。

接着,薛时雨略加思索,挥毫为醉翁亭的大门题写楹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围观的人更多了,大家静静地观赏着,一时鸦雀无声。黄铎和章家琮都竖起了大拇指。黄铎向众人解释说:“这副楹联写得实在是好啊!全联短短18字,上联以时间为绳,点出了建亭时间;下联以空间为线,点出了亭的位置,上下联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字,还指出了对后世影响,‘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写情,饱含了对先哲前贤不可磨灭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字字精炼,耐人回味啊。”听他这么一说,有人算起来,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800年。于是大家齐声赞道:“妙!真是妙啊!”

薛时雨在亭馆四周建花墙,并在原来醉翁亭的大门前,增建了欧门,使原来的大门变为两重。并为欧门定制了棕色的大木门,木门上就镌刻着他撰写的“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的楹联,欧门的大门匾“醉翁亭”三字和“全椒薛时雨题”及“同治壬申季冬”则采用镂空砖雕。

由于战乱对醉翁亭的破坏极其严重,重建工程开展以后,工程量之大,耗资之巨,超出了薛时雨的想象。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不想让那些捐资助建的人感到失望,他要追求完美,不想只简单的修葺完事,而是想以一个完美的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他仰慕的欧阳公丰功伟绩发扬光大,也好对得起那些捐助的人。他不但要恢复旧观,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新建筑,所以修建工程还不到三分之一,所募集的资金就已用完,重建工程一年后不得不停顿下来。他决定不惜以退废之身,再次设法筹资募捐。

(未完待续)

2021-05-27 一、重建醉翁亭(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1496.html 1 3 赤心一片报桑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