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界前辈的儿子在岛国定居,前不久探亲归来,聊天时偶然谈到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教育,于是乎,他刹不住车,滔滔不绝,感慨中外教育的巨大差异。我感觉他既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妄自菲薄,更多的是看到现象,探寻本质。
他的小孙子在国外读五年级,一个班级30人,上学至今从不要接送,也没有家长接送。学校也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凡是步行路程在15分钟左右的孩子都是自己上放学,每个学生都会有一顶帽子,学段不同,帽子的颜色也就不同。在他们学校,头戴小黄帽的一年级小学生也都是独自上学,无人接送。上学前学生在小区集中,高年级的孩子带领低年级的孩子排队上学。在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也会有一些老年志愿者穿着黄马甲手持小旗维持秩序。车辆遇到学生的路队会早早减速,等待学生通过。在那里,小学生独自上学是比较安全的,虽然有不少妈妈是全职主妇,但没有任何家长执意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上放学时段,根本不会出现学校门口拥堵的现象。
再看看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接送,哪怕学校就在家门口,我们的家长都要送到校门口,恨不得送进教室。我想除了担心孩子的交通安全,更多的还是我们过多的关爱。接送小孩上学让很多中国家长深感“头疼”,每天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被接送学生的家长和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你看,哪所学校放学时段门口不挤满接孩子的家长,无论是瑟瑟秋风中,还是冷冷冬雨中,他们总是准时出现。特别是我们的爷爷奶奶,早早就会提前站在校门口等待,接送孩子成了他们晚年的固定职业。只要是路途不是太远,还是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上学吧!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大家的交通规范意识越来越强,孩子们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好地保障。最最重要的是,上放学途中,孩子们和小伙伴在一起,谈一路欢笑,赏一路风景,真是难得的美好时光。
小孙子所在的是公立学校,孩子们统一着装,统一书包。统一的服装减少了孩子们的攀比意识,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学校统一的书包功能强大,让人惊叹。书包方方正正的,所以放入的书本不会折角,而且放入重物也不会变形。书包质量超好,至少能用6年,从入学到毕业,适合整个小学阶段。书包多处采用反射光的材料,在书包上盖和侧面加上荧光带,在天色昏暗时,保证孩子在路上行走能引起车辆注意,保障交通安全。双肩背带的设计也考虑到和身体的贴合性,采用人体工学的理念,使重量对身体的负担达到最为合理的状态。书包内部有一块缓冲板,加上背部的柔软设计,可以减少孩子摔倒时的冲击力。如果小孩子没踩稳往后倒下去,书包会像枕头一样保护孩子的头部。万一汽车或自行车从后面闯过来,书包也会起到保护孩子身体的作用。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强调书包在放满书本后能漂浮在水上,落水时要保持冷静,尽量抓住矿泉水瓶、书包等身边的漂浮物以等待救援。在学校里上课发生地震时,可以用书包护住头部和身体,蹲坐在地上可以防止身体摇晃而摔倒。另外在每个书包的肩带前方或者书包侧面,也就是最容易摸到的地方通常还会挂着一个小巧的警报器,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按下按钮就会发出非常刺耳的警报音,对图谋不轨者能够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
小小的书包,竟然蕴藏着这么多的人文关怀。我们孩子的书包也是精致美观,价格不菲,更有拉杆书包,类似空姐的职业包,但我们的书包里装的什么呢?重重的书本和试卷,除此之外,却容纳不了更多的关怀。
学校中午休息时间很短,学生基本不回家吃饭,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带便当,也就是盒饭到学校来吃。便当大多是吃凉的,也可以保温或加温,大多家长非常善于为孩子上学带上制作漂亮的便当。上好的米饭加上用锡纸小碗分割的各种小菜,似乎是很普遍的一种文化。每次吃完饭后,孩子们都会把餐具和桌面整理的整整齐齐,不洒落一粒米饭。
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位教育界前辈深情地讲述他参加孙子运动会时的情景。运动会期间,家长会全程参与,自己带一张桌布或野餐垫在看台就坐,即使太阳再晒,也没有人打伞。比赛期间,家长基本保持安静。中午休息,每个家庭席地而坐,拿出自己带的便当一起吃饭。吃完饭,每个家庭会把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会丢下一个垃圾。他看到的场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报道真的一模一样,毫无夸张的成分。休息结束,比赛继续。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比赛,享受比赛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腿脚残疾的孩子,在同学的搀扶下“跑”完了全程,当他跨过终点时,所有家长和学生自发起立鼓掌致敬。这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即使他是残缺的个体。
听了他津津乐道的讲述,对比我们教育理念的差异,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或者正在努力尝试变革,但是,我们要做的真是太多太多。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但我们似乎又已经落入了一个怪圈,被恶性失序绑架,“剧场效应”正在我们身边泛滥。
我在想:在未来,会不会有这么一所学校,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戏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周末,参加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期待这样的教育!
(作者单位:天长市城南小学教育集团)
□董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