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8日
第A05版:综合新闻

信用体系激活乡风文明治理“一池春水”

——天长市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刘世军 李伟成

近年来,天长市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全面铺开”的原则,在汊涧镇、杨村镇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以机制创新倒逼工作落实,着力推进文明实践,激活乡风文明治理“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信用档案“建”起来

信用体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程,需要合力攻坚。天长市紧紧扭住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瞄准信用体系建设“靶心”,开创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杨村镇,由镇党委牵头为每位农户建立一份“信用档案”,评定一次“信用等级”。按照“十步工作法”,对照乡风文明评议正负面清单,以百分制量化评定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等“软指标”。由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评价生成农户的基础信息、资产、信用等“硬指标”得分,最终将汇总得分及评分过程全部上墙公示,做到评分的人有底气,丢分的人服气。年底分红分多少、评不评得上好家庭、能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等,也全都看这份“信用档案”。

人心齐、泰山移。杨村镇共评定信用村10个,评定信用户9061户,占入库农户的94.5%。当地农商行等银行主动到上门对接信用主体,按信用等级进行授信,根据信用主体和等级的不同,可分别获得1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开发了“信易贷”“诚信贷”“拉丝贷”等金融产品,信用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低。

信用积分,文明乡风“树”起来

诚信受益、失信受限。近年来,天长市汊涧镇推行社会治理诚信积分制,通过给每户信用户考核打分,量化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平安建设、公益事业的成果,有效引导村民参与村级发展和事务管理,催开乡风文明之花。

“董青家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个个遵纪守法,孝老爱亲,房前屋后还弄的清清爽爽,综合市区街道和工作单位反馈意见,这户被评为‘AAA+’信用户,我们要在全村立典型、树标兵。”不久前,由汊涧镇汊北村党组织书记带队的信用等级考核组成员来到肖坝组村民董青家中进行信用等级考核。大家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对照考核细则,对申报“AAA+”信用户进行了量化打分。

为破解“村级事务无义工”的窘境,该市汊涧镇张营村以“信用”为推手,打造“信用积分+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并记录在案,实施加权赋分,为群众在支持公益事业、环境治理和扶危助困等活动赋予一定的信用加分,提升信用等级。该村2020年共发放信用积分12000分,以此加大志愿服务的正向激励,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与持续性。

信用超市,诚信价值“用”起来

“做好事、获积分、得好处”,为让诚信增“值”,让德者有“得”,该市率先打造汊涧镇张营村信用超市,并持续打造汊涧长山、杨村桥南等5家信用超市,村民每月15日可根据信用积分在超市内兑换牙膏、香皂日常生活用品,以此激励村民支持村“两委”工作、参与环境整治、争做好人好事等。同时,改变以往“雨露均沾”的福利发放方式,规定只有评选为“A级”以上信用户才能享受“九九红包”福利待遇,才能在诚信超市兑换商品奖励,使信用户在“有脸面、争样板”的同时,还能“有好处、得实惠”。

“香喷喷”的信用户“待遇”看得见、摸得着,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开展。为此,汊涧镇将政府扶持、企业赞助、社会筹措资金用于扶持公益项目、典型激励及党建品牌建设等,打造乡村文明实践的“蓄水池”与“活源泉”,推动志愿服务“细水长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在天长市的广大农村,得益于信用体系的建立,乡风文明正在发生蝶变,邻里互帮、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信用“达人”,守信用、学好人、做模范,奏响乡风文明一曲乐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1-05-08 ——天长市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8083.html 1 3 信用体系激活乡风文明治理“一池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