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亮/文 金象周 陈海珍 图/王欢
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中技部和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整合,组建新的职业院校,即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
整合以来,该校在市委、市政府,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体局、市人社局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明确“54321”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管理、学校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面上整合到实质融合的突破,办学能力、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取得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新能源汽车专业授课
校企合作签约
非遗文化授课
培养人才 德技双修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不只培养技术人员,更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能。为此,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不断强化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共建模式,同时持续开展学风建设,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优化专业结构。该校根据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新增物联网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6个专业,对现有的机电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进行优化升级,修订2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实行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工作。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自主建设教学资源库,在全省率先实行无纸化考试。校企共建和教师自建网络课程20余门,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严格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扬。
此外,该校始终坚持从“以教风领学风、以管理树学风、以服务促学风、以活动导学风、以文化育学风、以合力助学风”六个层面开展“学风建设年”“学风提升年”和“学风优化年”三年行动计划及国防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成立了学生教官队和校园文明督导队,建立了一系列准军事化教育与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和习惯养成教育模式。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优化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委员会、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强化师资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295人,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该校多措并举以规范建设稳定学校教学秩序,以培训引导提升教师能力。
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开展 “教学改革年”“教学规范年”和“教学提升年”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制定18项教学管理制度,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建立教学督导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秩序,认真贯彻教师教学工作行为规范,树立良好教风、学风、校风。
加强师资力量。制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技工院校师资能力等7类培训1918人次,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共276人次。该校教师先后在省级教育教学能力竞赛和省“三优”评比中获奖63人次,主持和参与编写教材57本,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成绩。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多年获得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省一等奖3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51项。
优化学管队伍。优化班主任选聘、加强绩效考核,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活动,开展班主任能力大赛、学管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学管队伍。熊静静、黄芸老师分别被评为2017、2019年度“安徽省技工院校优秀班主任”;陶璇老师在“2018年度第二届全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创新奖;2020年,陈海珍老师荣获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匠”称号,熊静静老师被安徽省教育厅推荐为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专家库”专家成员。
建设校园 办学条件持续优化
整合以来,该校先后建设土木实训楼、信息技术教学楼、汽车技术教学楼、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楼等,持续改善教学和实训条件。在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的同时,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支撑学校人、物、事有效整合,建设智慧教室、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平台,管理、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拟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研究并实施。2018年,完成了信息通信的扩容提速,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需求;2018年、2019年先后完成一卡通一期与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网络覆盖一期建设和中心机房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与新校区建设同步。2020年建设网络覆盖二期及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等项目。
改造提升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该校先后有计划地开展书法、舞蹈、凤画、播音主持等文化艺术活动,举办“校园民间文化艺术节”,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滁州市凤画传习基地。打造学校志愿者协会与系部志愿服务队、班级志愿分队,与龙蟠社区、龙池社区、凤凰湖社区长期结对,积极开展“双捡”等志愿服务活动80多项,余杨、余华帝、陈宗晟三名同学当选为“滁州好人”。
凝心聚力建设平安校园。新增校园治安监控点位近800个,基本实现监控覆盖无盲区、无死角。新建电子智能门禁及车辆出入自动识别设备,严格大门出入管理。引入校园警务室建设,由公安机关派出警员进校驻防。持续开展各种法制安全教育,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校以最高等级、最严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
学校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