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华阳
我两个孩子都出生在城里,他们从小生活在“摇篮”里,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也很少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我们想出了“劳动积分制”这个好办法,为孩子插上劳动的“翅膀”。
建立劳动积分制,激励孩子去劳动。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我把单位的“党员积分制”搬到家里,变成“家庭劳动积分制”。我们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共同制定并通过了《家庭劳动积分制度》。制度中规定了每一项劳动的积分数量、积分的兑换制度等详细事项。我们根据劳动的难易程度制定积分:扫地、倒垃圾、擦桌子1分;拖地、洗碗2分;洗自己的衣服1分,洗别人的衣服2分,做一个菜加5分……周末是积分兑换时间,积分可以兑换现金,也可以兑换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时间,还可以兑换玩具。制度制定好以后,全家人都签字、按手印,那样的仪式感对后来的执行有很大的帮助。
争先恐后挣积分,兴高采烈兑积分。我们在家里设置了一个积分榜,每天晚上睡前我会把孩子们当天劳动所获得的积分填上去。每天早上,孩子们出门前都争着把家里的垃圾带去扔掉。吃完饭后孩子们都抢着收碗、擦桌子、洗碗,看着孩子们这样积极地参与劳动,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刚开始他们也会毛手毛脚,有时打破餐具,有时他们洗过的碗我要再洗一遍,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地多教几次后,都基本能达到要求。孩子们每天最低能挣到2分,最多的时候能挣十几分,一周下来每个孩子的积分都有好几十分。儿子喜欢兑换成“看电视时间”,每一分可以兑换5分钟的电视时间,他一般可以兑换到2小时左右。女儿要大一点,喜欢直接兑换现金,每一分直接兑换成一元钱,每周兑换到的几十元钱由她自己安排。于是,一到周末,两个孩子就看电视,买零食,尽情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全家齐参与,争上“夸夸墙”。积分制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渐渐失去了新鲜感。我和老公、婆婆便开始和孩子“抢”积分,我们大人自己做的事,也全部计算积分,写上积分榜,每周对积分进行排名。我们在家里增设了“夸夸墙”,把我们五人的积分进行排名,每周前两名的才可以登上“夸夸墙”,登上夸夸墙的另有神秘奖品。为了保持神秘感,奖品一般不提前公布,孩子们都对奖品充满期待,劳动的兴趣就又回来了。“夸夸”奖品都是我精心准备的,有时是玩具或盲盒,有时是图书,有时是零食,但那些奖品都是质量比较好、价格稍贵或平时孩子想要没能买到的,每一件都是针对各自的爱好挑选的。
不断完善制度,适应孩子成长。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的制度也跟着不断完善、改进。增加了在家庭外面的其他项目,比如:被老师表扬1次加5分,被老师在班级群内表扬、当众表扬加10分,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加5分……总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保持对积分制的热度,主动积极去劳动、去行善、去变得更优秀。
如今,我家的积分制已经实行了五年多了,两个孩子的劳动习惯已基本养成。我想,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劳动”的种子,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将来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