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0日
第A03版:专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紧扣同城化、聚焦高质量,滁州将加快协同发展步伐

与国家战略“共舞” 与圈内九市“合唱”

2020年9月30日上午,国道104汊河大桥右幅正式建成通车,左幅正在修建中。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

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已经走过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都市圈到底该如何迈开新步伐、实现新蓝图?

千呼万唤始出来。4月16日,江苏、安徽两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共3万余字。

《规划》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空间格局、两个关键、两个阶段目标、四个定位、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及两套保障机制。

“一个空间”: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上述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依托这一空间范围,南京都市圈将努力形成“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两区”为宁镇扬、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四带”分别为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两个关键”:南京都市圈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将“同城化”和“高质量”贯穿规划全篇,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努力把南京都市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两个阶段目标”:《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四个定位”:南京都市圈研究提出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战略定位。

“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南京都市圈各城将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两套保障机制”:充分依托南京都市圈三级运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协商合作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同城化发展”和“规划实施”两套机制。重点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跨界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步构建各方分工落实、实体机构牵头推进、各级财政协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

上图为2021年3月9日,中铁十二局滁州技术学院站—龙蟠大道站明挖区间施工现场,滁宁城际铁路“奋进二号”盾构机正在地下稳步掘进。

下图为2021年4月7日,天长市安徽徽宁电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电缆订单。

南京都市圈发展大事记

1986年6月,在南京召开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成立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

2002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都市圈规划》。

2007年4月,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召开,有关城市市长签署《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

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

2013年8月,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联席会议召开,成立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发布《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

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2018年12月,南京都市圈第三届党政联席会召开,审议通过《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7月,宁淮特别合作区揭牌;10月,南京与滁州签署《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南京与马鞍山签署《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作为南京都市圈重要成员之一的滁州,到底该怎么做?

根据《规划》,滁州是南京都市圈构建“一极两区四带”中宁马滁同城化片区和宁杭滁发展带之一,将在都市圈龙头南京市的带动下,秉承“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的发展定位,坚定实施“大江北”战略,全面加快与南京同城化发展。

谋划“大空间”。做好“十四五”规划与南京都市圈等相关规划对接衔接,推进规划体系一体化;编制顶山—汊河、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共建“大平台”。全面启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细化实化示范区的机构设计、管理运作、决策创新、利益共享等重点任务。

构建“大交通”。围绕南京都市圈环线立体综合交通网建设,加快实施一批纳入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合宁高铁、宁淮高铁、滁宁城际、来六高速、汊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打造“大产业”。以资源整合、分工协作、链接融合为重点,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补短板、锻长板,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协同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共抓“大环保”。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上下游联动,积极开展滁河生态保护,加强长江禁渔协同合作,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

提升“大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南京地铁、公交线路的衔接;深入推进两市市民卡联网通用,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支持与南京医院开展新农合跨省结算;继续举办“百所高校滁州行”大型对接活动,积极引进都市圈内优质教育资源在滁设立分校,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特色内涵等方面加强统筹联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结合《规划》,我市将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建立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项目管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机制。今年完成功能区组织机构组建,深化完善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在组织机构、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全面加快功能区建设,尽快展现示范区建设成效,打造跨行政区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新城区,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典范。《规划》实施过程中,滁州将携手南京及各成员城市,共同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左图为2021年4月9日,位于来六高速来安境内的张山枢纽项目工地上,施工方利用有利天气抢抓工期,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右图为2021年4月2日航拍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内的鱼尾狮公园。

本版图片由全媒体记者计成军 卢志永摄

2020年6月2日航拍中新苏滁高新区的一、二期定向建设工业坊(标准化厂房)。

2021-04-20 ● 全媒体记者 王 琼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紧扣同城化、聚焦高质量,滁州将加快协同发展步伐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6610.html 1 3 与国家战略“共舞” 与圈内九市“合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