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1日
第A03版:言论

缅怀是一种敬仰

□唐剑锋

谁说老天无情?这不,每到一年清明节前夕,天都会阴沉沉,时不时就会下起小雨。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清明时节的“雨”,是泪做的,倒是“清明时节‘泪’纷纷”更准确,更能说明此时人们对亲人缅怀之情。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1915年9月,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一家《新青年》,将科学与民主发扬起来,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后来,《新青年》随陈独秀来到北大红楼。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人将《新青年》作为阵地与复古派的领头人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探讨新文化,一时间百花齐放。

这是一批文化人。在陈独秀看来,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应该承担建立人人平等社会,人人有尊严活着的社会责任。于是,这些文化人将唤醒民众、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这期间,“五四”游行、火烧赵家楼、总同盟罢课、“挽蔡运动”、陈独秀被捕、拒签21条等活动都纷纷出现。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当教授,每月收入足够他们过上很不错的生活,但他们要拯救中国,要唤醒民众,于是,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纵观《觉醒年代》,我们看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还有那么多的年轻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苦苦寻找、奋斗。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燃烧着自己。如果不是还原这段历史,也许我们就不会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有多么不容易。他们是唤醒中华民族的功臣,也是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英雄,有了昔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邓中夏、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探索、奉献、坐牢、流血和牺牲,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我们才能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于是,清明节祭奠亲人时,也不要忘记缅怀这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觉醒做出贡献的英雄。

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给逝去的亲人,供上一炷香,献上一束花。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一来到这些为了中华民族奋斗的英雄和先烈墓前,也供上一炷香,也献上一束花,但我们可以在心中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献身精神。缅怀就是一种敬仰,敬仰就是一种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们功绩,对他们牺牲,对他们探索的肯定和不忘。一个民族,是不能够忘记那些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英雄的,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良心,也是一个民族坚忍不拔、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清明节,是缅怀亲人的节日,也是缅怀烈士和英雄的日子。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能忘记英雄;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是丧失良心的表现。民间有一种说法,丧失良心就是忘恩负义;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又能够走多远呢?就是勉强走几步,也一定会摔得头破血流。只有在清明节,甚至在任何时候,都不忘我们逝去的亲人,都不忘为了民族觉醒而奔走、而奋斗、而流血、而献身的人,这样的民族才有理由走稳走远。

又到清明,就让我们为逝去的亲人、为这些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供上一炷香,献上一束花,来一个集体缅怀。然而,最好的缅怀,不是流泪,而是变成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身体力行。

用缅怀和敬仰,祭奠亲人和英雄,理应是清明节的本意,也是在天亲人和英雄的心愿。

今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不应忘记我们的父辈,忘记我们的亲人,也不应忘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觉醒而奋斗的人。让敬仰的情怀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希望有前途。

2021-04-0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5281.html 1 3 缅怀是一种敬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