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1日
第A03版:副刊

清明忆母情绵长

□汪爱贤

母亲四十二岁才生下了我,所以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便以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刻画在我的生命中。

在生我之前,母亲已育有五个子女,由于当时家里实在太穷,父亲打算等我满月后,便将我送给一对没有孩子的教书夫妇抚养。经母亲极力反对后,我才没被送走。长大后,每当母亲跟我提及此事,我都觉得很幸福,庆幸自己可以留在父母身边。

母亲的个子很瘦小,皮肤也因为长期辛苦劳作晒得黝黑,但她却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辛瑞华。“流苏凝作瑞华精,仙阁开时丽日晴”,“不意谦光如此厚,彩笺一幅瑞华盈”,我想,外公应该也是上过私塾的吧,不然在那个年代,怎么会给母亲起得这么好听的名字?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父亲是经常不在家的,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母亲说,那时我们还小,父亲又不在家,好在我们有一个堂哥,经常帮母亲干农活,才让母亲不至于那么劳累。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我们兄妹六人,和堂哥一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尽管现在过去了几十年,尽管我也离开家乡三十余载,但母亲的教诲却不曾忘记。

母亲没读过书,深知不识字的苦。我依稀记得,母亲曾参加过扫盲活动。母亲很珍惜她学习的时间,通常是一忙完农活,便快速回家喝上几口白粥,完全顾不上洗去一身汗,就匆匆往生产队的“扫盲班”里赶去。母亲每次从“扫盲班”回到家里,都要拿出她唯一的一条四方形头巾,把那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小心翼翼地包好,然后藏在床边的木箱子里。

因为有忙不完的农活,母亲总是想和时间赛跑,所以早上就将午饭一并做好拿到地里去吃,也不管风吹日晒,天寒地冻,导致最后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积劳成疾的母亲先后住过几次医院,但她还是坚持让我们读书。母亲不断告诫我们,要我们立志做人,努力读书。母亲认为,没读过书的人,等于盲人一个,没有计划,乱碰乱撞。我大哥读大专时,学费全部是借的,加上母亲生病住院的费用,我们家那时已经是债台高筑了。后来我姐姐也考上了镇里的重点中学,有一次周末放假回来,姐姐说她的英语成绩跟不上,需要补习,母亲便把家里几只母鸡生的蛋,全部卖了给姐姐当补习费,那可是母亲的营养品啊!我读初二那年,已经开始沉迷写作,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只要努力写,就能跨进文学的殿堂了。那时我的二哥早已初中毕业,是当时唯一留在家里帮母亲干活的劳动力。二哥对我周末也不帮干农活而留在家沉迷写作很是不满,母亲则护着我说:“难得她喜欢学习,你做哥哥的就担待一点吧!”

母亲,用她柔弱的双肩,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母亲,用她朴实的语言,教会了我们要学会感恩和饮水思源;母亲,像天下所有平凡的母亲一样,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变老,最后默默地离开!

我觉得亏欠母亲,我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着最深刻的认识。我常和我先生说:“假如妈妈现在还在,该多好!现在我有能力赚钱了,我可以给她吃最好的,穿最暖的,我可以教她跳广场舞,可以带她去旅游,还要让她知道我实现了少年的文学梦,如今已经发表了好多文章,可是她不给我机会啊!”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清明时节雨纷纷,无限哀思忆母亲!我心头的痛和遗憾,一晃就二十年了。

2021-03-3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5098.html 1 3 清明忆母情绵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