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义敏 郭进科 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1月19日,冬日暖阳下,余乐祥给自家牛棚牛喂着草料,儿子在门前菜园里翻土,老伴抱着几个月大的孙女在屋前晒着太阳,厨房里儿媳妇张罗着午饭,展现出的是一副其乐融融的乡村幸福家庭画卷,谁也想不到,几年前他家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
余乐祥是来安县杨郢乡宝山村人,今年57岁,夫妻俩和儿子都患病在身。从2000年到2012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余乐祥一直在扬州等地做装潢工,一家人的生活不是特别宽裕,但足以衣食无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余乐祥工作时甲醛中毒,住院治疗切除了右肺,用完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18万多元的手术费用,生活瞬间陷入困境。2014年底,经村民组评议审定该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帮扶干部鼓励下,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余乐祥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了8头母牛,开始了“放牛倌”的日子。
为了帮助余乐祥提升养殖技术,提高养殖质量,只要有相关技能培训,村里就让他去参加,乡里的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还定期上门查看他家牛的长势,提供技术指导。有了大家的帮助,在余乐祥父子的精心喂养下,从2015年开始,牛从8头变为16头,接着以每年不低于8头的数量增长。
酒香不怕巷子深。余乐祥家的牛肉绿色、安全、美味、放心,售卖也就不愁,订单不断。除此之外,帮扶干部还帮他联系了县里的一些机关单位食堂、饭店,有富余的牛肉就往那里送。
几年的艰苦努力下,加上特色种养殖业补助、光伏扶贫、资金收益分红等帮扶政策,2019年,余乐祥家不仅还清了债,还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当年还为儿子娶上了媳妇。2020年,眼看着儿媳妇要生了,余乐祥一次性卖了家里的十几头牛,又跟亲戚借了些钱,盖起了160平的大平房,有四间卧室,两间卫生间,还带一个大客厅,热水器、电冰箱、电视、空调一应俱全。
“别看我欠了钱,我一点都不着急。你看,我家牛棚里的几十头牛本身就值不少钱,靠着它们,只要不出意外,两年还清欠款不成问题。”余乐祥一脸兴奋地说。
据介绍,为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致富奔小康,2020年,来安县共安排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补助资金1200万元帮助364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百人服务行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技服务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培训服务贫困户3737人。确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来安支公司为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了《来安县贫困户特色产业保险合作协议》,有效地提高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性,降低了发展产业风险。
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