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玫 周利民
2020年12月18日,第十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举行了2020年度国家认证“胸痛中心”授牌仪式,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创建顺利通过,并被光荣授牌。作为滁州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区域性综合性医院,也标志着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及胸痛疾病诊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患胸痛类疾病的人逐渐增多并向年轻化发展,特别是急性胸痛,如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疾病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残酷杀手。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于2018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创建。
健全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为急性胸痛患者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救治通道,确保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最恰当、最及时的治疗,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死亡率,挽救更多急性胸痛患者生命的主要途径。医院秉承着“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始终高度重视胸痛中心创建工作,通过多学科协作,成为患者心中的“救心保护神”。
医院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中心工作同调度、同检查、同考核,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分管领导坐镇指挥,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协调。为实现首创达标的目标,胸痛中心建设从一开始就力求高起点、高标准,从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入手,修订完善了《胸痛中心工作指南》,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
同时,制作了《胸痛诊治流程图》《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表》《胸痛患者应急预案》以及《胸痛中心诊疗规范》等标准性文件,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救治流程等作了全面规定,以一整套制度体系来指导胸痛中心创建工作,确保胸痛中心建设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轨道。在推进过程中加强督导,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积极加强硬件投入,规范诊疗操作。目前,医院已配备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系统、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持系统,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胸痛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满足和促进了临床技术的尽快成熟与完善。
分秒必争 打通流程痛点
患者之所以能够逃过“鬼门关”,与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协作能力默契的胸痛中心团队密不可分。
胸痛中心突出“时间就是心肌、速度就是生命”的原则,要求急诊科、心胸外科、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科室严格按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积极处理来院患者,严格执行优先救治、优先取药、优先检查、优先手术、优先住院“五优先原则”,确保患者在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肌钙蛋白检查,30分钟内完成增强CT检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完善导向标识系统,设置一目了然的指引地贴、立体导向牌等,引导患者及家属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诊治程序。
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性三甲医院以及区域龙头医院在医疗专家、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区域内的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胸痛医疗联合协作关系,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治疗策略和流程图,构建胸痛救治“一体化”网络,搭建区域救治“高速路”,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及转运的无缝衔接,努力缩短各个诊疗环节所需的时间,提高周边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医院还经常组织相关科室、120指挥中心和协同救治网络医院共同召开典型病例讨论会、质量分析会和联合例会,讨论诊治流程的改进完善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胸痛中心创建以来,每年从周边医院紧急转诊的胸痛患者达50例以上,救治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挽回一条生命,在抢救生命的战线上,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全天24小时默默守护,多学科联合作战、无缝衔接,实现了院内专家第一时间出具病情诊断和救治意见,第一时间为患者化险为夷。”胸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人民健康高于一切。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跻身国家级胸痛中心之列,标志着医院在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神圣职责、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努力,积极促进基层医院“胸痛单元”建设,争取早日创建滁州市区域性胸痛中心联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