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第A06版:副 刊

思考的草

——《草思集》自序

○万晓勇

本书是世间一棵“草”在栉风沐雨后的沉思记录,故名《草思集》。

多年来,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把自己定位为一棵思考的草,但又有些心虚,自己这辈子到底思考了什么呀?直到这本记录着我的思考的《草思集》文稿初定,我终于可以坦然自命为一棵思考的草了。

怎么就把自己当作一棵思考的草呢?这缘于我人生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知。首先,我认为尽管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生命的征途崎岖不平,但把个人放在时间和历史的长河里,人只是一粒尘埃,放大了说,人只是一棵草,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ー秋。古往今来,不只芸芸众生是“草”民,帝王将相也不是万岁、千岁,也是一茬接一茬的“草”民。我更是承受风霜雨雪的众多“草”民之ー。少年时正处“文革”时期,作为国家干部的父亲因为是地主子女被批斗,自己也备受同学歧视,觉得人生一片灰暗,心头始终压着铅石,唯有偷读一些书籍才有所慰藉。那时觉得书中并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却有妙不可言的精神世界。通过读书,我了解了知识的无垠和人生的渺小。十五岁那年当知青,我在茅屋里的煤油灯下读手抄的苏轼《前赤壁赋》,似懂非懂却心有戚戚,对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句子,不由得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少年时我从书中获取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退休后的生活遭遇依然坎坷,又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教诲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心理的平衡。人啊,“渺沧海之一栗”,就像一棵草,不要寄望太多的获取,有点阳光雨露能生存就得了。做一棵鲜活的草,挺好的。其次,人虽然只是一棵草,但也要努力成长为一棵有点作为的草,不能白来人世走一遭。曹孟德说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清照说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许多名垂青史的人也是世间一棵草,但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为人类做出过贡献,不枉此生。我多次思索过,作为一棵草,我的作为是什么呢?我有四十五年的工龄,少年时当知青,十七岁当木工,二十五岁上大学,后长期从事写材料工作,四十五岁时任区委常委,后又担任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退休。此生既无雄才大略,也无一技之长,不擅交往,孤独清高,简单而平庸。在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人生中,唯有一个优点,就是自幼爱写作。在四十五年的工作生涯中,有数年专事文字工作,曾在中央及省、市各级报刊上发表工作研究、散文、随笔和通讯二十余万字,曾想编辑成书,但总觉得是应时之作,不满意。《草思集》收入的大都是我第一次发表的对人生的感悟。我喜欢读文史哲一类的书,喜欢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发表评论。这些思考随兴而发,随笔而录,形成了一篇篇小文章。把这些走心的小文章集合起来,就是这本《草思集》。这大概算是我此生可以摆得上台面的一点作为吧,也算是圆了我想当一棵有点作为的草、一棵思考的草的梦吧。

《草思集》分为学古悟今、阅古览今、感古怀今和鉴古衡今四个板块,集结了我所写的四十余篇思考随笔和几篇以诗言志的作品,企望能涉足史哲,纵横古今,放飞思想的翅膀,翱翔在思辨的天地。

“学古悟今”里有15篇随笔,是我对国学的一点探索。《中》认为中国人要搞明白什么是“中”,“中”不仅是国名,还是衡量道德和价值的尺度,是中国人的自信,是东方文明核心理念之一。《国学微探》谈了个人对国学的理解,认为国学是中国人探索和创造的学问,国学要补上自然科学领域内的短板,要与时俱进,使中华文明再创辉煌。《学习》认为学习是国学的重要理念,“学而时习之”应是人的终生追求不断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理念要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孟子与修昔底德》是用中西文明的对照与碰撞,谈论民本与民主。东方文明如何与西方文明相互借鉴、互为补充,需要更多的探索。《悟道》是读老子《道德经》的体会,老子的道其实就是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慎独》谈从政者的修养问题,能够达到真正的慎独,你就进入道德的最高境界了。《周而不比》讲了要团结不要勾结,孔子的这句话发人深思。《和》与《和而不同》对中华文明中“和”的理念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你认同吗?《恕》里提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都讲“恕”,“恕”是人类共同的德。《话仁》《话义》《话礼》《话智》《话信》思考的是国学的基本道德规范,认为对仁、义、礼、智、信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

“阅古览今”里有10篇随笔,是读书和看电影、电视的一些感想。《关于国人灵魂的思考》和《再谈精神胜利法》是读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感想,鲁迅先生对国人灵魂的拷问至今仍振聋发聩。《官场楷模》思考了做官追求什么,做官为的是什么,官是人上人,还是人中人以及官员怎样履职等问题。《令人扼腕叹息的宋朝》是读宋史的感悟,历史上如果出现盛宋,其盛的程度会超越盛唐。《吹尽黄沙始到金》探讨中国古代流芳百世的文学名篇何以大多是由仕途不顺、不得志者写出来的。《〈马说〉新读》借评《马说》谈干部选拔任用的问题。《看破“看破红尘”》是读《红楼梦》中《好了歌》的偶思,认为要站在更高的人生视角看破所谓的看破红尘。《呼唤人类的良知》是看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的思考。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充满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历史与现实都在呼唤着人类的良知。《绵绵深情》是读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感想。《没有归来》是看电影《归来》的感想,经历过“文革”的人对此片应有共鸣。

“感古怀今”里有10篇散文和10首诗歌。《人与神》讲人就是神,人性中有神性,神性中有人性,人应当去创造宇宙的奇迹。《成与败的玄机》谈了成与败之间八个方面的玄机。《立交桥与次生林》围绕环境问题,呼唤生态文明。《幸福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对幸福的理解。《心曲》是抒发来自心田的心灵奏鸣。《我的陋室》是对自己知青生涯的回顾,在回顾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真谛。《野菊花》《青菜豆腐》是亲身经历的素描。《小区观物》是退休后闲暇中的偶思。《和是蔚蓝》是一次思维灵光闪动的记录。诗10首中《小树》是十七岁时写的励志诗,尽管浅薄却一直留存着。《石上松》是睹物思情,有感而发有点自身经历的影子。《童年梦》记录的是孩提时真实的梦。《唱歌和游泳》描画的是我人生中的两大爱好。《草》概括了草的一生,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认知。《汤圆》描述真实的场景,也告诉人们警惕温柔乡。《登南天门》和《飞机上的长江》是亲身经历的形象再现。

“鉴古衡今”包括12篇随笔。《金钱断想》里有对个人经历的沉思。金钱是镜子,是人是鬼,一照便知。《甲午叩问》是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沉思。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衰落的爱新觉罗家族维护摇摇欲坠的家天下,导致国家意志懦弱;竭力维持皇权导致政治体制落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则使国民整体素质低下。这三者共同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闲话教育》谈了对古今教育的思考。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孕育未来,教育是社会永恒的话题。《机关悟道》是我集三十余年机关工作经历而谈的体会。《真与假》是因为天下人无时不议,我凑个趣吧。《以人为本之本》是做区人大工作的一点感悟。《民以食为天》是谈对人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干事业之忌》《你实干了吗?》《圆梦须知忧》《以规矩成方圆》是我在工作期间,为《豫州日报》撰写的几篇短文,以表达自己的一些认知。《两个文明相辅相成》是工作笔记的摘录,是对具体工作的思考。

能在耳顺之年完成《草思集》一书,还缘于我对泰戈尔名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领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古今中外多少人不枉此生,生如夏花之灿烂。而我此生无建树,如夏花之灿烂已不可能了,但可以努力做一片秋叶,一片灵动的有思想的秋叶,争取将来的静美。虽然我不具备作家、诗人那样的功力和天分,但我有自己的思考。也许这些思考幼稚可笑,杂乱无章,但我还是记录下来了,和愿意读它的人进行交流。《草思集》是我和大家说的心里话,你的阅读就是听我唠叨,就是和我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在于运动,思考是人脑的运动。能成为生命是幸运的,能成为智慧生命更是幸运的。生命与智慧生命的区别就是会不会思考,思考使生命升华,异彩纷呈。思考若能雁过留声,为世人及后人品味,此生足矣。

我的女儿万竞文是中学语文教师,酷爱读书和写作,对语文教学也情有独钟。她和女婿何鹏是本书的策划人,本书中部分诗文是我与她共同创作或是她独自创作的。希望本书的问世能促使她在今后的岁月里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也做一棵思考的草。

《草思集》 万晓勇/著

2021-01-28 ——《草思集》自序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1651.html 1 3 思考的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