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家里生活污水直接倒到外面的沟里,时间长了味道难闻,现在全部经下水管进污水处理站,卫生间也是冲水厕所,生活垃圾分类放到外边的垃圾桶里,屋里屋外空气都好得很……”说起环境的改善,全椒县古河镇石溪村村民司开艮喜笑颜开。
古河镇石溪村离滁河干堤仅几公里,记者在该村看到,道路两旁的沟渠里清水流淌,村中心的村民文化广场和公园干净整洁、花木葱茏,一家一户房前屋后树木成行,小菜园全部用栅栏和石块围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滁河及其支流襄河是流经滁州市全椒县的两条主要河流,在全椒县境内分别长88.78公里、74公里。过去,因为县里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畜禽养殖污染突出且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河流水体污染。近年来,全椒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治理水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综合施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切实滁襄河水质,保障水环境安全。
“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我县累计关闭拆除禁养区养殖场610家,完成全县338家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杨新文介绍,该县还全面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1座、集中或分散式三格式化粪池20个,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完成省级中心村和人口集聚区40个点生活污水收集,收集率达到90%以上。同时,全县建制村内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争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408万元,总投资约3900万元。为确保效果,全椒县采用PPP模式,选择大型专业化企业参与农村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
在石沛镇石沛村潘庄村民组,新修建的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渠穿过庄子中心,约2米宽的渠道内是一汪清水。村民冯贵付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个臭水沟,淤泥堆积,水体黑臭且富营养化严重,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正常生活。去年7月以来,该县总计投入100万元对这个黑臭水体进行整治,清淤、硬化,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化粪池3个,完善村庄和入户配套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用村民们的话说,如今的排水沟已经可以洗衣服了。
对于排查出来的26个黑臭水体,全椒县已编制了治理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分年度治理,消除“痼疾”。该县还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机制,清查排污口污染来源,明确责任主体,责令其限期完成整治。对整治后保留的13个入河排污口,该县规范设置标牌标识,明确监管责任,每月开展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全椒县积极推动下,滁河流域三市五县签订了滁河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共同推进滁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去年一年,襄河化肥厂下断面未出现超标现象,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优于Ⅳ类考核目标1个类别;滁河陈浅断面水质均值均符合Ⅲ类考核目标。
为更准确地掌握境内滁河流域水质质量状况,全椒县在滁河襄河口闸上游、襄河入滁河口上游等处设立了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监测常规五参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共9个项目。目前,全椒县共有4个县控、1个省控和2个国控水质监测站在运行,滁河流域水质监测系统初步形成。
(罗宝 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