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0日
第A08版:天长新闻

富民产业大发展 共拓乡村振兴路

叶中华 宣金祥 彭大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行动

冬日里,天长市大通镇周氏羊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十几座彩钢养殖大棚中,上万头杂交波尔山羊正在安静地吃料、饮水。这里是皖东地区知名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专业化从事秸秆养羊、羊产品加工配送、有机肥销售等业务。

“公司年出售种羊3000多头,商品羊出栏量达到4万头以上,年产值超亿元。”该企业董事长周建军介绍,他带领公司和当地120多家养殖大户、1500多个农户携手并肩,共谋发展奔富路。

近年来,天长市围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跑出乡村产业发展加速度

冶山镇高巷村稼农家庭农场主陈宏平先后流转了300多亩高岗地种植麦稻。“老陈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在咱岗区把麦子和水稻亩均单产提高到1100公斤,亩均纯收入达到700多元。”高巷村党总支书记王殿山说。

据悉,陈宏平科学种田带动了附近20多个家庭农场和周边300多个农户增产增收,稼农家庭农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近年来,天长市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像“稼农”这样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1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3家;同时,精心打造了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近年来,铜城镇龙岗社区打造“芡实小镇”,建设了占地3.8万平方米的芡实大市场,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产业集聚效应。“社区芡实经营主体还坚持‘走出去’,承包种植周边省市10多万亩水面,拥有芡实种植、加工户108户,年销售额4亿多元,形成了‘水面发包+固定资产出租+入股分红’经营模式,社区集体仅芡实产业一项每年收入80余万元,2020年芡实种植户人均收入28000多元。”铜城镇党委书记赵森华说。2018年以来每年举办芡实剥菓节,“龙岗芡实”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绘就农村人居环境新画卷

“以前乡镇污水随意排放,环境污染严重,现在有了污水处理厂,一天可处理污水700吨,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在石梁镇污水处理厂,该镇镇长陈国林说。

2017年,天长市全面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先后投资2亿多元,配套建设管网总长度240多公里,日处理污水量3.5万吨,经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成为在安徽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同步全覆盖的县(市)。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试点,该市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从前如厕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现在有了乡村公厕,这才是咱乡里人真正享受的福利。”村民对新建成的乡村公厕纷纷点赞。天长市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目前该市建成乡村公厕120座,农家旱改厕2万余座,镇村休闲公园52座。

实现集体个人双增收

天长市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镇是全市农村集体股改的火车头、示范镇。”杨村镇镇长冼和杰介绍道,2016年该镇10个村都组建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当年,10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30多万元。

2017年4月,杨村镇北荡村林场52亩老旧树木要对外出售,很多商贩纷纷前来,但只同意出4万元。“你们不要着急卖,市里要建农村产权交易所,上平台公开交易,会卖出好价钱。”该镇“三资办”主任仲文余前来支招。在“三资办”指导下,该项目通过“阳光平台”交易,最终以16.8万元成功交割。自天长交易分所挂牌至今,该市进场成功交易项目共340个,成交金额12265万元,增值648万元,平均增值率5.3%。

股改赢得动力,激活“一池春水”。“我市作为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17年率先完成试点任务,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先后有13个村给农民分红。实现了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转变。”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贺家平表示。2020年天长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改革前增长近8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95元。

2021-01-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0195.html 1 3 富民产业大发展 共拓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