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1日
第A03版:副刊

面对撒泼的孩子,家长别把冷漠当成教育

石潇涵

《雾都孤儿》里,当孤儿奥利弗跟着小偷阿特福一起去行窃的时候,小偷阿特福问他最渴望什么,奥利弗回答说:“我最渴望能靠在妈妈的怀里哭,但是我没有妈妈!”奥利弗是孤儿,他没有办法拥有妈妈的疼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正常家庭里的孩子在哭的时候却也和奥利弗一样,得不到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是得不到妈妈一句疼爱的话语,而这还总是被很多人理解成是“独立人格教育”。

今天,在超市门口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躺在地上打着滚歇斯底里地哭,哭得脸红脖子粗,眼泪鼻涕一起下,他的妈妈就站在一边异常冷静地看着他。我觉得很揪心,就想去扶小男孩起来,没想到这年轻妈妈顿时严肃地说:“别管他,让他哭,我就是要看看他什么时候停下,什么时候停下什么时候跟我回家!”

我看她的口吻容不得讨价还价,也只好收住脚步转身离开了。近些年来,“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论调不断从专家们的口中冒出来,比如“孩子摔倒了让孩子自己站起来”之类的,曾有知名的育儿专家就在电视讲座里分享过这样一个理念:“当孩子哭着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要答应他,他哭几次之后就会知道妈妈不会因为他哭而改变,以后他就不会无理哭闹了!”

这些理论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如果真是这样,那家庭的温暖在哪里?家长是干什么用的?

小孩子的哭闹打滚分两种,一种是“索物型”,小孩子的内心是知道你爱他的,所以用这种方式让你给他买东西,但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处理,那么可能就会发展成第二种,也就是“索爱型”,这时候的“物”已经不重要了,他只是想知道“父母到底爱不爱我”。孩子越哭越响,只是在不断地加重验证爱的砝码,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加重的砝码验证到父母的爱。

很显然,我在超市门口遇见的那个哭闹的小男孩属于后者。这时候,只要母亲口吻和语言得当,让他感受到被爱,即使是一块糖也足以让他破涕为笑。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骗骗小孩子”,其实有时候小孩子不是不知道你在骗他,只不过是因为小孩子能感受到爱,甘心被你骗而已,小孩子受不了的是家长高高在上、面无表情的冷漠。

专家说小孩子哭闹不成,以后就不哭闹了。表面上看这话有一定道理,反正再怎么哭闹撒泼也得不到,那确实就不再哭闹撒泼了,但不再哭闹撒泼的孩子或许只是接受了他自认为的“父母并不爱我”的事实,而一旦孩子产生这样的潜意识,就很容易萌发恶的种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曾给100多名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做过心理疏导,他发现超过半数孩子的自杀原因是“我想看看爸爸妈妈会不会因为我的死而悲伤”,所以你明白没有,那个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疯哭的孩子,他的内心潜意识其实和自杀的孩子一样,都是想要看看父母到底爱不爱自己。

这,足以使任何一个家长警醒!

我小时候有一个同村同学,他的妈妈就和我在超市门口遇见的那个年轻妈妈一样。我小时候就看见过好几次,不管我同学哭成什么样子,他的妈妈都不会去抱他一下或安慰他一下,有时候甚至还冲过去重重地打一顿。每次有邻居们去劝,她还总是说“他越哭我越不理他,他哭着哭着自然就好了”。后来我同学确实不会在地上打滚了,但更严重的问题随之也就出现了,大概在我们读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放学路上碰见了他妈妈,我像平时一样喊了她一声,而我同学和他的妈妈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迎面走过居然互不搭理。我问他怎么看见妈妈也不叫一声,他只是冷冷地说:“有什么好叫的,管她呢!”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世界上还有人连妈妈都不叫?在之后的很多年,我一直以为是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但其实这并不是他天生的性格,而是他从小没有明确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所以对妈妈失去了亲近感,更准确地说是对不爱自己的妈妈产生了忌恨甚至是报复心理。

“索物型哭闹”和“索爱型撒泼”的外在形式很接近,但程度和本质却天差地别,对于一个躺在地上发疯一样大哭的孩子,你可以不买东西,但不能不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更不能用你冷漠的表情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死活毫不在乎。

如果说溺爱不是正确的爱,那么冷漠则根本连爱都算不上——它是一种对孩子完完全全的、影响一生的伤害!

心理课

2021-01-1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8513.html 1 3 面对撒泼的孩子,家长别把冷漠当成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