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滁州市、琅琊区“最美教师”吴小燕
赵伟伟
初登教坛 勤奋探索
2001年8月怀揣着人生的梦想,吴小燕走进了滁州市第九中学,从此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
那时的滁州九中属于城乡接合部,孩子难管,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她和同事们想尽各种办法,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埋头工作,探讨方法,把部分学弱的孩子集中起来,加强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这让她坚信,所有努力都是有回报的。
在九中的8年,正是吴老师逐渐褪去青涩的时光,这期间,勤奋加刻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喜欢探索教育问题并善于积累案例,这些,都让她很快成长起来。
埋头教学 成绩初显
2008年8月她告别九中踏进了滁州市第五中学的大门,从此成为五中的一员,一直“奋斗”至今。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吴老师始终埋头学习,拓宽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向年轻教师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学中,她有清晰通透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讲解,耐人寻味的启发,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她说,上完课,埋首反思总结,是她一贯的做法,可以循环优化促进教学。
2011年中考,吴老师所带班在平行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7年中考,吴老师班有11人进入滁州中学实验班。2020年中考,吴老师班21人被滁州中学录取。
这些年来,吴老师所带的班级在艺体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绩。2019年她参与指导的节目《忆峥嵘岁月 诵红色经典》在滁州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中荣获特等奖,舞蹈《少年筑梦》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表演类中学甲组一等奖。与此同时,她还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校运会、区运会上班级均获得优异成绩。
她时常告诫自己,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是都已经成为过去,作为教师尤其班主任,一轮的工作已经结束,新一轮的工作局面又将形成,更新一代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教育对象呢?或许明白了这一点,教育才不会枯燥,才更有挑战和趣味。
情牵学子 专注爱育
吴老师能够时刻情牵学子,源于她的一颗强烈的事业心。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上课,突发的胆结石并没有影响她的工作,白天去医院吊水,晚上依然继续上网课。为了了解学生居家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状态,吴老师在做完胆结石和阑尾手术后不久,就立即和科任老师一起开展家访,了解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由于临近中考,还得督促学生们在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不忘体育锻炼。
吴老师关心学生,有一件“爱的秘密武器”。在初中阶段,孩子处于所谓的青春叛逆期,稍一疏忽,精力旺盛的他们就会“搞点事情”。吴老师曾经带过一名单亲家庭的学困生,这孩子整天把班级闹得“鸡犬不宁”,任科老师提到他就头疼。然而有一件事情让他改变了许多。吴老师有一份班级学生的简明登记表,上面记录着他们的出生日期。记得那天是他的生日,放学后吴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送了他一支笔和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得到礼物和祝福的孩子,眼里充满了震惊,脸上洋溢着开心。此后这个孩子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开始关心班集体了,不再捣乱了,不久就成为吴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她时刻把学生的冷暖记在心头,与学生心心相连。学生生病了,迟到了,家中有困难了等等,她都一一记在记事本里,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她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交流、沟通、解决,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吴老师20年来一直在埋首付出,有汗水落地,有泪水盈眶,然而收获却是沉甸甸的。三尺讲台虽小,但是吴老师始终坚守无悔初心,让“爱满屋”,让孩子们眼中永远有无限光亮在闪烁……
在《开学第一课》中凝聚教育力量
作为教师,她说她喜欢“埋”字:埋进课堂传递知识,让人充实有价值,心灵富足;埋进学生中间,让人蓬勃有活力,思维更敏捷。“埋”是她对教师岗位坚守的最好诠释,这一埋就是20年。她工作严谨负责,关心、热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她就是滁州五中英语老师吴小燕。
吴小燕给学生们释疑解惑
吴小燕在琅琊区“最美教师”表彰现场(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