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7日
第A06版:副 刊

滁城印记

——序《滁风亭韵》

○姬树明

琅琊蔚然,清流荡漾,古老滁城,文脉悠长。这是我对滁城的总体印象。

1950年夏季,我参加凤阳县教育局在滁州第一中学(老滁中)举办的全县小学教师训练班,第一次来到滁城;1953年,我任安徽省文化局电影大队第25小队队长,安排在滁县专区活动(以凤阳县为主),到滁开展电影放映活动,第二次来到滁城;1954年,以“省电影组干事”身份自省下放至滁县专区,首次定居滁城;1956年,滁县、宿县两专区合并成立蚌埠专区,1957年,全部关系转至蚌埠专区,1961年,蚌埠专区又分设为滁县、宿县两个专区,再次回到滁城定居,至今已在滁城生活60多年,可算是地道的滁州人了。

滁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据资料记载,早在隋朝就已经建州筑城了。但早期的滁城规模较小,至北宋,欧阳修贬滁时,滁城仍是较小的城池,城中心约在老滁州中学范围内(今滁州三中)。据光绪《滁州志》记载,唐以前滁州城仅有罗城,东临广惠桥(今西桥)沿,南抵龚家园,西至小西门,周三里三百二十步,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始建子城,至唐永徽年间(650年一655年)始拓罗城,使周长达到七里二百五十八步。

1950年,我初到滁城时,滁城山青水秀。我们住在滁县一中的校园内,每天早晨起来,到上水关下的内城河洗漱,河水清澈,毫无污染。远看琅琊山,树木葱隆,一片蔚然。那时滁城老城仍在,保生桥、广惠桥、文庙等古建筑均在。从老火车站,经遵阳街便到中心街。中心街、四牌楼,是滁城最繁华的地方。最有名的小吃是“三六九”馄饨,其他是各类商店。四牌楼附近有小戏院,唱戏的、说书的、玩杂耍的,很是热闹。

出滁城南门,有小路可直通醉翁亭、琅琊寺。醉翁亭、琅琊寺早已是著名的景点,俗话说“一座琅琊山,半个滁州城”。说到滁州,琅琊山应属主体。

琅琊山的主岭原名摩陀岭,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为东晋元帝,借帝王之光,之后便逐渐叫成琅琊山了。但司马睿并未对琅琊山发生多大影响,经过近400年后,唐朝刺使李幼卿开发琅琊寺,才使琅琊山渐渐著名起来。又经过300余年,至北宋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先后建起了丰乐亭、醉翁亭,欧阳修亲自撰写了著名散文《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达官、骚人频来探幽,写诗著文,“山以文名”,琅琊山才真正兴盛起来。

1954年,我落户于滁城时,滁城城墙刚拆,但其他建筑仍存不少。1961年我第三次到滁城时,住在北大院(原滁县专署内)。北大院对面文德桥下,内城河水依然是清澈的,我们吃水大多从文德桥下挑回河水,然后用明矾沉淀后使用,洗衣、洗菜,则都是直接到文德桥下内城河码头。遵阳街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在60年代,下水关边的豆腐店要算热闹的了,每天早上都有人在那里排队,凭票购买豆制品。这期间我曾经先后在琅琊寺和醉翁亭小住,夜晚人去山空,四野凝寂,唯有野草山花,清香扑鼻,野虫唧唧,松风有声,琅琊溪溪水淙淙,如歌如诉,别有一番情趣。

1954年我到滁县专署文教科工作时,正值琅琊山风景区古建筑大规模维修,负责琅琊寺古建筑维修工作的是张振新。琅琊山风景区的古建筑经过一翻维修,面目一新。这是我经历的琅琊山风景区古建筑第一次大规模维修。

1959年,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醉翁亭筹建欧阳修纪念馆,从滁县一中调张华盛老师专门负责。1961年,张华盛住醉翁亭后院的几间瓦房里,专事欧阳修纪念馆的筹建工作,筹划、设计,收集资料,请著名画家傅抱石为欧阳修画像,请著名书法家郭沫若题写“欧阳修纪念馆”匾额,很忙活一阵子,人们戏称他“张醉翁”。可惜,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纪念馆筹建工作终止,张华盛本人受到冲击,于1969年抽调至驷马山引江工程指挥部任食堂会计。

1971年驷马山引江工程通水,工程结束,张华盛调回琅琊山管理处。此时琅琊山风景区重归地区管理。琅琊山风景区经过“文化大革命”,大部分古迹被毁坏,琅琊寺大雄宝殿里菩萨被砸掉,改建“收租院”;醉翁亭里许多碑刻被砸毁,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被砸得斑剥离落。张华盛先从零开始,进行各种修复工作,在琅琊寺重塑菩萨,并恢复其他建筑。这是我经历的琅琊山风景区古建筑的第二次大维修。

20世纪90年代,俞凤斌任市文化局局长时,又对琅琊山风景区文物进行一次大规模维修。丰乐亭重修后我撰写了维修碑文《重修丰乐亭记略》,碑文曰:

丰乐亭为宋欧阳修知滁时于庆历六年(1046)兴建,欧阳修有《丰乐亭记》记之,闻于四方。建亭至今九百余年间,几经兴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尚有丰乐亭、保丰堂,以及危楼、棠舍、芥舟等建筑;庭院内古柏参天,银杏高耸,碑刻林立,仍不失为名胜佳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丰乐亭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二万五千元维修。文物受重视,名亭得保护,滁人为之欣喜,终年游者不绝。可惜1966年“文革”开始,祸患袭之,碑刻、房舍建筑等,复遭毁坏。及1974年,又因建石油库而由滁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名亭封闭,游人绝迹,久之,亭台圮坍,花木凋零;危楼、棠舍、芥舟等夷为废墟,名亭之风貌,荡无存焉,滁人无不叹息。

观丰乐亭既为宋时古迹,又有丰山依托,景色优美,“丰岭祥云”为古滁州十二景之一;且与醉翁亭隔山相望,号为“姊妹亭”,不可互缺。清人薛时雨云:“滁之有醉翁、丰乐二亭,如人之有眉目,剔眉矐目而其人不全。”为此,滁人及各地游客多次呼吁:“丰乐亭万不可废!”亟望修复。文化主管部门亦力主维修,复其原貌,以全琅琊山风景之眉目。乃与1986年经原中共滁州市委、市政府(县级)批准,邀请有关专家举行“恢复丰乐亭研讨会”,计划修复事宜。次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复列丰乐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省文化厅拨款十五万元,先修复院墙、门楼、丰乐亭、保丰堂等建筑;1993年,滁县地区改市(省辖市),丰乐亭交市管理。1995年,省人民政府将修复丰乐亭纳入全省维修一百处古建筑任务目标。随之,经滁州市人民政府积极行动,筹集款项,并邀请专家,实地勘测,全力筹划,制订修复方案,由市文化局及文物管理所具体主持重修事宜。确定危楼恢复宋时结构,整体建筑按明清法式,委托合肥市义兴建安公司古建园林工程处承建。1995年2月20日开工,历时一年半,至1996年8月10日竣工,并经省文物局验收合格。此时也,千载名亭,重放光彩,滁人闻之,欢呼雀跃。又喜古亭修成之时,恰值经年大旱之后,风调雨顺,物阜年丰,堪为双喜,因乐而赞之曰:“诚新丰乐也”。

据说碑文经市文化局定稿后,已请高手工匠用上等石材雕刻成碑,后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树,至今散落民间。

如今的琅琊山,又经过一番改造、扩建,已非昔日可比。丰乐亭石油库搬迁后,又经过扩建,也是又一番景象。滁城经过大建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新楼栉比,马路宽阔,新建的高铁站、龙蟠湖公园、清流公园、菱溪湖公园,前所未有,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城市气派。

滁城历史悠久,曾有很多著名古建筑。欧阳修知滁时,除建丰乐亭、醉翁亭外,并建醒心亭,由曾巩作记,为全国少有。明时,朱元璋从安丰(今寿县)救出小明王,在滁建立宫殿居住;又封当初起义军领袖郭子兴为滁阳王于滁州。朱元璋还曾在滁设有太仆寺,明成祖迁都后,仍保留原南京太仆寺,亦应有不少遗迹。可惜这些遗迹大都无存。据史料记载,仅琅琊山的古亭就曾有七十多座,这些古迹如果都在,滁城将更有一番古韵了。

2018年岁末,凤斌到我家告诉我,滁城文化志愿者们为了呈现滁城文脉,建构文化滁城整体景观,经过数年的文化苦旅,编纂的《滁风亭韵》将由黄山书社出版,想请我写序言。我听后很高兴,因为这是滁城人企盼的大好事,于是愉快应允,信笔写了《滁城印记》,代为序言。

2021-01-07 ——序《滁风亭韵》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8219.html 1 3 滁城印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