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第A23版:年终特刊

脱贫攻坚传捷报

全媒体记者王太新 通讯员杨海燕

在南谯区黄泥岗镇广山村,结对帮扶的农业干部正为农户讲解无花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目前已帮扶29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扣“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铆足“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三落实”、全面做到“三精准”,打出了一套套扶贫解困的组合拳,掀起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关心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脱贫答卷:省级贫困县定远县完成“摘帽”,全市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A 尽锐出战强攻坚

12月15日一大早,来安县张山镇仰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勇就来到村里的蔬菜基地,查看蔬菜长势情况,指导村民加强管护。入村扶贫三年来,他坚持吃住在村,发挥专业特长,带领乡亲们发展蔬菜产业,阔步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明光市潘村镇中淮村,脱贫后的王军办起了粮食收购点,生意日渐步入正规,今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不仅自己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而且还通过用工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增收。“政府帮我脱了贫,咱也要感恩,尽己所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王军坚定地说。

这样的脱贫攻坚场景,每天都在全市各地上演。

几年来,我市尽锐出战、砥砺奋战,持续凝聚脱贫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部署、高压传导责任,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群众、督导调研,37位市级领导严格执行“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同时,发动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专业、行业、社会扶贫深入互动联动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扩大联的对象、拓展帮的内容,实现所有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全覆盖,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超过10%,全面消灭10万元以下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底的1.8万元增至2020年10月底的41.4万元。

坚持驻村帮扶、联系帮户。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256支,驻村帮扶干部622人,安排2.6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共开展培训15.7万人次。在实施攻坚行动中,广大扶贫干部用汗水、血泪乃至生命兑现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一批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在基层不断涌现,五年来,150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176人先后受到提拔重用。

坚持全面监督,助力脱贫。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市人大每年组织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问询和评议,结果均为满意;市政协和民主党派每年举办专题民意大讲堂,为巩固攻坚成果提供意见和建议。

坚持社会帮扶,全员参与。动员全市692家企业,累计投入10.1亿元帮扶资金,惠及7.82万名贫困人口,2家企业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每年开展“1017”扶贫日等系列活动,共认领认捐1.4亿元。充分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助贫扶贫作用,爱心人士和贫困户注册比例、累计受捐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琅琊区合赢蔬菜家庭农场工人正在采摘西红柿。

B 精准施策拔“穷根”

“两个星期就帮我把房子盖起来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凤阳县大庙镇高陈村贫困户张玉密高兴地说。

“工厂建在了家门口,每月工资三四千元,务工、挣钱两不误。”说起现在的生活,定远县永康镇村民臧学艳的脸上笑开了花。

……

像张玉密、臧学艳一样,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些年,通过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脱贫攻坚项目,我市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几年来,我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求,把“精准”导向立起来,把“精准”措施落到位,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坚持精准识别,抓实建档立卡工作,健全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取消规模控制、增加“一比对”、开展“回头看”等措施,第一粒“纽扣”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攻坚初期共识别贫困村123个,贫困户81517户201120人,通过常态化动态管理。

坚持精准帮扶,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工作举措,全市共落实帮扶措施72.86万条,户均10.15条,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2471元增至2019年底11298元。累计发放国家资助资金2.3亿元,受益学生24万人次,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累计“351”兜底保障8.9万人次,“180”补偿96.2万人次,贫困户住院和门诊综合报销比例分别达86.4%、95%;累计实施2.4万户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贫困户接入自来水率97%,非自来水贫困户水质经检验全部达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率达100%。

坚持精准施策,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形成“1+20+N”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十大工程”,确保政策精准、措施到位。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大力推广“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八步工作法”。实施光伏扶贫“三早三统一”工作法,465座村级电站全部纳入国家补贴目录,累计取得发电收益(含补贴)2.43亿元,其中2020年村级电站收益的97.21%用于开发公益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临时用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

坚持精准退出,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定远县于2019年4月成功摘帽。全市123个贫困村已于2018年底全部出列,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69%降至0%,剩余1370户3555人已于年底全部实现脱贫。同时狠抓扶贫扶志工作,大力推广“四会”自治模式。截至目前,累计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2507个,较2015年底增加2344个。设立扶贫“立志爱心超市”,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积分兑换物品。大力宣扬脱贫先进事迹,选树“十佳脱贫户”“十佳卫生户”等310人。

6月11日,来安县施官镇桃丰扶贫产业园的工人们正在分拣包装新采摘的黄金蜜鲜桃。

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10多亩萝卜地里,当地村民在起获萝卜。

C 积极探索促振兴

定远县培强培优“虾、猪、菌、鹅、草”五大产业、明光市苏巷镇精心打造果园经济、全椒县的“扶贫菊”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各地提前谋划,绘就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以定远县为例,该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方向,立足县情,顺势而为,有力推进规划、项目、政策、投入、措施等方面有效转变,在保障圆满攻坚、顺利脱贫的同时,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发展产业方面,该县按照“设施提档、集中布局、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实施流转土地、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和民居等,发展股份制经营,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企业通过享受扶持政策借力发展,农户通过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稳定增收,村集体通过资产、资源入股增加收入的共赢多赢的局面。2019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132个,50万元以上的村19个,实现“零”的突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市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围绕巩固体制机制、巩固乡村建设、巩固人才支撑、巩固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实践,涌现了一批好做法和典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正在皖东大地徐徐铺展。

2020-12-3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8068.html 1 3 脱贫攻坚传捷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