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桥新苑棚改安置房
朱玉友 吴 琼 宇 水
“十三五”以来,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以“民生幸福”为标杆,抢抓机遇,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住有所居,民生幸福。市住建局凝心聚力打通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全力以赴推进连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取得较好成效,为滁州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夯实了基础,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竹锦北苑改造后
农村危房改造后
清琅别院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
西涧二村老旧小区改造后
住有所居 安居梦圆暖人心
“我们自己哪盖得起房子啊!要不是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老两口一辈子都要住在这破房子里了,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上陈组贫困户李世良老人逢人就说危房改造政策的好处。李世良老人今年77岁,患有心脏病,老伴年老体弱,老两口生活困难,多年来一直住着四间破旧小瓦房。“原来住的房子漏雨,墙开裂,刮风下雨的时候,我就提心吊胆。现在政府帮我盖两大间4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我们老两口已经搬进去住了,我心里亮堂着呢。”老人高兴地说。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解决贫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也是贫困户脱贫的硬性指标。
“十三五”以来,全市住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头等大事,严把“六道关”,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五年来,我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5万户,其中新建2.27万户,修缮加固1.78万户,累计发放各级补助资金约5.21亿元,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贫困家庭住房安全有保障。
严把“对象”关。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按照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严格确定改造对象。有关部门联合实施信息比对,确保危房改造对象认定精准。
严把“鉴定”关。组织全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及乡镇,抽调近300人,对全市10万户贫困家庭逐户登门进行房屋安全排查和鉴定。抽调34位专家,组成8个专家组,赴各县(市、区)开展危房“大排查”和鉴定“回头看”工作,对最终鉴定为C、D级的危房且符合改造标准农户,纳入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贫困家庭住房改造精准。
严把“改造”关。组织92个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共400余人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并领取合格证书才能承担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在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各地建设管理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主动协调组织主要建筑材料的采购与运输,并免费为农民提供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
严把“质量”关。制定《滁州市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各项要求。在全市开展县与县之间互学互查活动,同时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查摆,补缺补差,提高改造成效。
严把“验收”关。危房改造完工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每户进行实地查看,符合验收标准的下达竣工验收报告,对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现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严把“兑现”关。对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合格的农户,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要求,足额将补助资金打入农户“一卡通”,保障各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支付时间不晚于竣工验收后30日,杜绝了挤占、挪用和滞留补助资金现象。
全力以赴 棚户改造再提升
我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安居工程摆上日程。市住建局按照“一手抓新城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改造”的工作思路,统筹谋划、聚力攻坚、探索创新,充分让利于民,切实把好事办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改造棚户区8.8万户,改造棚户区房屋79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55亿元,惠及棚户区居民26万人,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改造棚户区6.5万户的目标。
紧抓项目谋划,任务明确到位。市住建局按照“早谋划、早开工、早见效”的要求,每年8月份着手谋划下一年度棚户区改造工作,重点围绕老城区棚户区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将居住环境差且群众呼声强烈的地块纳入改造计划。住建、规划、财政等部门联合成立棚改项目工作专班,提前筹集改造资金,推进棚户区房屋征迁及安置房建设回迁工作。
紧抓要素保障,资金筹措到位。市住建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认真做好棚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发行棚改专项债155.64亿元,极大地保障了棚改项目资金需求。2020年全市新增发行棚改专项债券32.48亿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筹集改造资金,如明光市与国元证券合作拟发行公司债6亿元,用于保障棚改项目建设;采取“限房价、竞地价”安置房建设新模式,如市本级万桥新苑、万桥西苑、永乐花园等项目。
紧抓工程监管,质量保障到位。为加快棚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棚改居民及早回迁,市住建局自我加压,要求各县(市、区)在10月底全面完成棚改新开工和基本建成任务。同时,对棚改安置房项目竣工交付及建设品质提出明确要求,鼓励采取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切实提升棚改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组织对历年建设的棚改安置房项目进行“回头看”,逐项目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整改销号。
紧抓督导检查,工作落实到位。成立棚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对棚改项目实行月通报、季调度、重点项目实地督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制定棚户区改造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每月督查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坚持奖惩并举,对棚改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在争取省级政策激励上给予倾斜,对进度慢的,采取约谈、效能问责等措施给予惩罚,增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聚焦民生 老旧小区焕新颜
“我都没想过,我家这个老小区还能装上电梯!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现在有了电梯,我们买菜、外出,既省时又省力,可真是太方便了,真的是感谢政府为我们百姓做实事。”滁州市竹锦北苑小区老年居民们纷纷表示。
2019年,滁城竹锦北苑小区试点加装12部电梯,成为全省首例小区整体加装电梯的先行者,2020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民生温度”。据悉,近年来,市住建局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出台《滁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等政策,建立政府与居民合理共担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个小区启动加装电梯工作,预计2020年度将完成老旧小区电梯加装18部。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只是市住建局以“实”的干劲、“严”的作风深入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扎实做好民生工程的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2013年,我市启动了滁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18年我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解决城市综合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纳入每年度“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围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房屋屋顶、环境绿化、公建配套、技防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六大项改造内容进行改造。
市住建局充分发挥部门主导作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政策、部署任务,建立了“市指导、县市区组织、街道主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运行格局。各县(市、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街道、深入小区,在工作一线抓落实,现场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多措并举抓落实。市住建局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针对小区的不同类型、不同诉求,在改造意见征求、改造内容确定、改造方案制定、改造过程监督、改造后期管理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愿。在项目招标时选择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和信誉良好的施工、监理单位参与,要求施工企业资质需在二级以上,委托监理、审计单位全程跟踪,加强施工工程现场管理,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口,对确定的设计方案备案,要求不得随意变更。
全力改造成效显。在严格按照《安徽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改造标准基础上,我市将无障碍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等列为改造内容。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区内或周边配建公共停车场和社区用房,切实提升小区改造后使用功能,确保改造后老旧小区“灯亮、路平、管线齐、下水畅、环境美”。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改造127个老旧小区,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惠及约10万人、3.57万户。今年,我市又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面积10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9004户,改造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银花西区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