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曼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53%、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98.0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06%、较2016年分别增长了4.28、0.86、0.49个百分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944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前实现;滁州校车“村村通”运行模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2017年,我市校车安全工作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0年,滁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突出,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全省唯一);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称号;滁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全国手球基地赛两个组别获得全国第一;组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获得全国冠军金牌六枚;全省中小学生游泳联赛和激光射击联赛八项冠军;全省篮球锦标赛亚军、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全省体操和举重锦标赛16项冠军;成功承办第32届奥运会亚洲区女子手球资格赛、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体育设施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振奋的成果!“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滁州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体育方针政策,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教育体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020年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滁州开幕
中职学生在练习机械装配技术
滁州市首届中小学生激光枪联赛 禹强云摄
我市各地各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智慧课堂现场 李吉续摄
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现场 禹强云摄
滁州市永乐小学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李 飞摄
滁州市奥体中心鸟瞰图
每年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
滁州市紫薇小学与滁州学院合作开设幼儿足球特色课程 孙桂萍摄
明光中学开设“冰球特长班“ 丁玉杰摄
滁州市第12届市直机关趣味运动会 计成军摄
2019年9月29日第32届夏季奥运会女子手球亚洲区资格赛在滁圆满落幕 计成军摄
2020年滁城新增6所公办幼儿园有效缓解滁城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 卢志永摄
谱写教育追赶超越新篇章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代化多媒体设备、高标准教学楼、塑胶跑道、干净敞亮的学生食堂,孩子们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市各地各校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成立了以市教体局等32个部门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推进年度工作;全市中小学现有思政课教师1500余人,成立了各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中小学思政学科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程。我市《高中思政课问题探究策略研究》获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中小学思政学科教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选、小学校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大赛、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推出一批思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10家省级和31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育人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始终坚持“幼有所育”,积极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加快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45所(公办幼儿园255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共136所,普惠性民办园196所),在园幼儿12000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53%,全市普惠性覆盖率为86.2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1.97%,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6.33、20.67、3.89个百分点;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2018年,重新出台《滁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提高经费补助标准:将滁城城区A、B、C三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贴标准由700元、600元、500元分别提高至1100元、1000元、900元,并将此项政策向全市推广。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市、县政府全力保障教育投入,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校际间差异系数逐步缩小,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截至2017年1月,我市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按照“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强力推动”的要求,我市于2018年将天长市列为“全省首批创建优质均衡县”;特殊教育多元全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31%,较2016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制订实施《滁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通过扩大随班就读、扩充特教资源、提高特教教师待遇等措施,进一步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实现“全覆盖、零拒绝”的帮扶目标。
■ 普高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重点打造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办学。滁州四中成为“我市首家艺体特长类市级示范高中”,明光中学开设“冰球特长班”;全面实施《滁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80%切块分配到城乡各初中学校,指标到校生不设最低录取分数线;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全市2020年56人及以上大班额占比控制在1.4%以内。
■ 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中连续7年团体总分位居全省前3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70%以上在滁州当地就业,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达88.26%;每年开展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10余次,为2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输送6120人;安徽滁州职教集团成功创建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安徽仅入选三家);市机电工程学校等12所职业院校共17个项目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1+X”证书试点项目;推进中职质量提升工程,任务完成率100%,位居全省第一;建成省示范特色校6所、省示范专业17个、省示范实训基地17个、省名师工作坊11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2个、省大赛基地2个;创建3个第二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3所,企业建立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公共实训基地9个。
■ 强基固本提升办学条件
2016至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其中土建项目完成6.3亿元的建设任务,累计建设校舍和运动场总面积109.2万平方米;设备类完成1.6亿元的购置任务,购置生活设施12700台(件、套)、图书120万册、数字教育资源3436GB、课桌凳7973套、计算机教学仪器及其它设备3.4万余套;2019至2020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累计建设校舍和运动场面积约31.2万平方米、购置生活教学设备5406台套件,图书15.2万册,投入资金约2.9亿元;建成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二期工程(实训基地)、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苏滁九年一贯制学校、东坡中学、永乐小学、明光市滨河实验学校、明光中学新校区、来安县第二小学新校区等36个项目。
■ 重教兴学建强师资队伍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以交流轮岗、全员轮聘、教师分流等方式,努力打破教师编制“壁垒”,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编和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段、校际之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释放教师队伍活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和“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五年来,共评选学科带头人42名、特级教师19名、中青年骨干教师95名、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滁州最美教师”各100名,13名教师获“安徽省最美教师”称号,36名教师分别获国家级和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四所学校获国家级和省级先进集体;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乡镇工作补贴发放到位。2016年以来,我市8个县(市、区)均落实了70-500元之间的工作补贴,部分地区设置了70-500元之间的艰苦边远补贴,全市共48941人次受益,涉及资金17886.176万元。
■ 智慧教育持续探索创新
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跨越发展工程”,编制完成《滁州市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建设省级智慧学校示范校和实验校26所,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95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71所,优先推进贫困地区(定远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率先实现省级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全市先后试点建设“同步课堂”“在线课堂”200个。录播教室、智慧课堂、电子阅览室、校园科技馆、3D创客实验室等信息化试点项目和特色功能室在各县(市、区)纷纷落地生根,形成特色;积极探索区域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前列;以“同步课堂”(在线课堂)为抓手,着力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研”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 民生保障兜住公平底线
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确保随迁子女入学实现“两个为主”“三个一样”,保障“弱有所教、弱有所助”;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特别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给予优先资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学前阶段,共发放资助资金1216.94万元,资助13247人。普高阶段,共发放资助资金12038.15万元,资助60191人;中职阶段,共发放资助资金21533.05万元,资助107667人。
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全市体育战线以创建体育强市,提升滁州体育综合水平和竞争力,实现体育事业、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精心筹备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承办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契机,各项体育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青少年竞技体育捷报频传
培养了一批能够走进国际体育赛事的中小学校队。2020年,滁州市有4支学校队,经过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手球协会选拔,获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小学生手球比赛资格;积极引进组建小轮车、空中技巧等体育项目队,强化手球优势项目,组建摔跤、橄榄球等队伍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收获全国冠军金牌6枚;为创建好“小手球大世界”体育特色品牌,我市积极申请并圆满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U16男子手球乙组决赛、全国青年手球锦标赛和第32届奥运会亚洲区女子手球资格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得到了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小手球大世界”体育特色品牌创建持续发力,全国手球基地赛2个组别获得全国第一,滁州男子手球队战胜多个省队获得2020年全国青年锦标赛第三名;以发展足球、手球、篮球、橄榄球、体操、游泳、射击、举重运动为重点,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足球示范学校52所,近两年先后获得全省小学生校园足球夏令营女子乙组亚军、全省中小学生游泳联赛和激光射击联赛八项冠军、全省篮球锦标赛亚军、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全省体操和举重锦标赛十六项冠军、全国青少年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少年手球比赛4冠5亚等好成绩,培养了大量体育专业人才;352人被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57人被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省考核项目全市体质健康检测优秀率、足球比赛参与度居全省前列。
■ 群众体育赛事精彩纷呈
十三五期间,我市平均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500余次,每年参加群众体育比赛与活动的人数达60余万人次。一是重大赛事倾力办。结合元旦、6月10日毛泽东题词纪念日、“8·8全民健身日”等重大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为助力承办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连续四年举办滁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项目设置、赛事组织向省赛靠拢;尽全力做好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本届运动会前后历时40天,共有17个代表团、5756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健儿们大力发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促进了滁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了全民健身的参与热情。二是品牌赛事重点办。市直机关趣味运动会作为我市创办的省级品牌赛事之一,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喜爱,为我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正月十六走太平”、“茉莉花体育节”、“畅游琅琊品味山水”、明光钱杆舞等省级品牌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给体育消费带来新的商机。三是一般赛事常年办。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承办、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思路,积极指导各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市老体协每年举办老年人竞技麻将、太极拳剑、健步走等比赛,市篮球协会每年举办“双拥杯”篮球比赛、“对接大江北”篮球邀请赛,市健身气功协会每年举办世界健身气功日等活动。
■ 体育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加大市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挥示范引领的“龙头”作用。滁州市在完成市级“五个一”的基础上,为筹办省五健会和省十五运,更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资12.38亿元的滁州奥体中心项目,规划占地约810亩,总建筑面积约13.24万平方米,中心内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生态公园等场馆设施。目前,市奥体中心项目已完成建设总量的48%,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主体结构已完工,预计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加强县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各县(市、区)高位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天长市、定远县、来安县、凤阳县、南谯区已全部完成县级“五个一”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的凤阳县奥体中心,占地面积约355亩,含5000座席体育场、3700座体育馆、建筑面积约12000平米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和室内游泳馆,已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南谯区高教科创城文体中心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由手球馆、文化馆、游泳馆、田径场、网球场、足球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构成,总投资约7亿元,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加快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设,发挥神经末梢的“畅通”作用。滁州市各县市区大力加强乡镇体育设施建设,已有66个乡镇建成“三个一”,占比达58.93%。根据规划,今后还将分期分批强力推进乡镇“三个一”全覆盖。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日益完善,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基础,每年均为安置小区配建体育器材。全市体育场地共有7597个,面积达79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3平方米。体育设施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 体育产业发展稳步前进
出台《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定远“球类产业园”获批“安徽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全椒大墅龙山国际露营基地、来安县兴茂旅游有限公司、全椒荣鸿农业工发有限公司获批“安徽省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定远县曲阳体育生态公园、定远池河金湾体育生态公园、南谯区高教科创城智湾体育生态公园、全椒县南屏山体育生态公园、凤阳县如意河体育生态公园、滁州市清流河体育公园获批省级体育生态公园;来安县兴茂旅游有限公司被授予“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南谯区、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连续多年承办“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分站赛;南谯区大柳“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入选“安徽省体育品牌名录库”;2017年,南谯区章广镇“自行车运动小镇”列入由省体育局与南谯区政府共建的15个体育特色小镇。
■ 健身指导规范有效
为提高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滁州市、县两级每年均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0200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6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79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12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95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达到83%,天长市、琅琊区实现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为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我市每年还对全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表彰;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我市每年为8000余名群众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为群众开具“运动处方”,实现对健身群众身体健康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干预,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伤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回顾过去,不凡业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十三五”时期的硕果累累,为滁州打造教育高地、建设体育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滁州市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长王玉和表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滁州全体教育体育人将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