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A08版:要闻·滁州消防

答好“脱贫”卷,叩开幸福门

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疫情、汛情,今年以来,滁州脱贫攻坚工作“加试题”一道接一道。

如何高质量答好“收官”卷,以全新的姿态,昂首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我市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聚焦“确保全市剩余1370户355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圆满夺取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年度目标任务,以“抗补促”专项行动和“354+N”问题整改为主线,全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聚力打好“春夏秋”三季攻势,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以高质量脱贫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慎终如始共战贫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

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结束后,围绕收官目标,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制定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召开全市脱贫攻坚视频会议,迅速打响“春季攻势”,明确决战决胜之年“六聚焦六确保六全面”攻坚任务;召开市、县、乡三级书记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攻坚行动推进大会,扎实打好“夏季攻势”;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置“秋季攻势”。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部署、高压传导责任,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研究脱贫攻坚工作21次;先后25次进村入户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群众、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37位市级领导严格执行“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深入一线防疫扶贫、救灾助贫、指导脱贫。

以上率下,接续传导压力,全市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针对群众心中所想、生活所需、发展所盼,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地干,上下一心、一鼓作气奋力夺取脱贫攻坚胜利。

重点关注1370户未脱贫户,全面核查家庭收入及来源、生产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共落实帮扶措施12683个。针对重病重残、难以通过自身发展顺利脱贫的766户,及时落实兜底帮扶等系列措施。

聚焦“三保障一安全”,一项项举措不断上马,为脱贫“加码”、为幸福“加速”。

教育更惠民。完成今年春季学期教育资助发放,共发放资金2141.58万元,惠及2.06万名学生;完成秋季学期教育资助发放,共发放资金2136.57万元,惠及2万名学生。

住房更安心。全面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完成所有贫困户住房核验。及时对前期排查出的125户危房和54户因灾房屋受损的贫困户进行修缮或重建。目前,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均已解决。

医疗更贴心。全市贫困群众享受“351”兜底保障1.65万人次,住院综合报销比例达86.4%。贫困群众门诊“180”补偿20.78万人次,综合报销比例达95%。

饮水更安全。对所有贫困户实行全覆盖排查鉴定,对非贫困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确保问题动态清零。目前,贫困户农饮安全率达100%。

精准施策稳脱贫

疫情仍在常态化防控,汛情叠加涌来,克服疫情、汛情影响,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

让贫困人口有就业,让贫困家庭子女线上教育不断档,让扶贫项目顺利开复工,让农产品畅销无阻。聚焦这四项重点工作,滁州坚决做到“四到位四确保”。

跟踪服务到位,确保稳就业。保持与外出务工人员密切联系,实行跟踪帮扶。截至11月底,贫困群众外出务工6.97万人,共帮助1231名返乡回流人员解决自身发展问题。

项目调度到位,确保进展快。截至11月底,341个新建扶贫项目100%竣工建设完成,投入扶贫项目建设资金7.3亿元,产生扶贫收益1758万元。

带贫减贫到位,确保带得稳。加强政策引导、对口帮扶,1344个带贫主体、154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69个扶贫车间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吸纳就业人口10153人,其中贫困人口2191人。

产品销售到位,确保零滞销。开展贫困村农产品“八进”行动和市、县政府负责同志线上带货活动,合力解决滞销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帮销滞销农产品2555.4吨、价值2945.8万元。

把防返贫放在第一位,全力确保未脱贫户稳定脱贫,贫困村、贫困户不因灾返贫,边缘群众不因灾致贫。汛情之下,我市及时核灾,应统尽统、无一漏统错统,精准施策、强化帮扶,全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越到收官时刻,越要常葆“赶考”心态。

我市始终保持攻坚态势,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提亮全面小康成色。

织牢稳定脱贫防护网。1344个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减贫,带动贫困群众1.46万人。全面解决外出务工和返岗复工,累计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0084个,吸纳贫困群众就业9747人。

织密返贫致贫监测网。持续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稳定帮扶干部队伍,认真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通过精准帮扶,全市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部清零。

织好相对贫困保障网。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完善提升相关扶贫政策的前提下,保持政策总体稳定。

科学有序兴乡村

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抓住产业,方能抓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来安县半塔镇高山村充分利用光照充裕、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的优势,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引进脱水蔬菜加工厂,延长蔬菜产业链,顺利实现了村脱贫出列。2019年,村集体收入已达76.2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1.5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

定远县连江镇则整合资金提升产业核心区道路、水利设施,全面发展壮大“稻虾”产业规模。龙虾养殖已达2.9万亩,其中“稻虾连作”1.98万亩,小龙虾年产量2000多吨,稻虾米产量5500多吨,带动农户养殖306户,其中贫困户138户,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406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

有了产业,贫困群众有了脱贫的底气,振兴乡村也多了一重保障。

相继出台的滁州市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滁州市特色种养业脱贫行动方案、《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滁州市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2018-2020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方案》等,从制度层面发力,全力强化主体带动增收作用。

小龙虾、薄壳山核桃、冬桃、黄金梨……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一个个产业发展路径,一子落而满盘活,富了民、兴了村,更开启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持续不断做好防止返贫文章,方能让脱贫攻坚释放出长远的民生红利。

滁州还注重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鼓励各村围绕合作项目运营、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策”分类型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突出对薄弱村和重点扶持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多渠道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决胜脱贫,筑梦小康,振兴乡村。站在2020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滁州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相信,滁州的明天,必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2020-12-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7103.html 1 3 答好“脱贫”卷,叩开幸福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