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第A06版:天长新闻

传递党的好声音 传播社会正能量

梁后俊

今年以来,天长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下功夫,三招并举,采取抓“大”,突出主题宣讲;抓“微”,灵活运用“一刻钟”宣讲;抓“新”,开展“特色”品牌宣讲,通过层层开展“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具体事例,生动实践,讲好身边故事,不断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走深走心。

抓“大” 开展“六进”主题宣讲

今年以来,天长市抓住有利契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全国示范平台,先后开展了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宣讲、改革开放40周年宣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讲、“中国制度”与“中国之治”主题宣讲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讲活动。

利用理论政策宣讲品牌“举旗帜、送理论”,开展了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六进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今年9月份,天长市举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天长市委成立宣讲报告团深入到基层、机关、社区等宣讲,统一口径,统一宣讲文稿、制作宣讲课件。通过深入宣讲,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的关心、厚爱传递到广大基层群众。一年来,累计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主题宣讲380多场次,受众达到10万多人次。

抓“微” 开展“一刻钟”宣讲

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在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工作中,天长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打通群众与理论政策“最后一公里”,利用艺术化宣讲、“一刻钟宣讲”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新思想。

主要体现在“微”队伍,天长市形成100多个“微”宣讲团队。“微”话题,选择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群众坐得住、能听懂、可落实,避免了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微”时间,就是15分钟,创新“一刻钟”宣讲,分4个层次在全市机关、农村、社区、学校推进落实。“微”群众,接地气,哪里方便就在哪里宣讲,一般群众在20人左右,多的50多人。

一年来,天长市累计开展各类“微”宣讲达到2000多场次,受众达到10万人次。天长“一刻钟”宣讲的做法已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学习强国”《安徽日报》以及中国文明网、人民网、头条等报道。“一刻钟”宣讲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0年创新案例。

抓“新” 开展“特色”宣讲

注重宣讲创新,组织志愿服务队到全市各地开展宣讲活动。天长市涌现出一批创新宣讲形式,选树了五个理论宣讲创新组织,包括“千秋红”老人宣讲、“爱之声”好人宣讲、“向日葵”青年宣讲、“新农人”百姓宣讲等,开展一系列“特色”宣讲行动。

一年来,天长市开展“特色”宣讲1500多场次,组织创排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通过锣鼓说唱、扬剧表演、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直观演给群众看。该市组建26个文艺演出小分队到各地演出800余场次,受众人数8万余人。

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长山村文明实践站组织乡土文化能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政策变成“土话”和小故事,定期为网格员和志愿者“充电”,让网格内的各路能人成为穿着红马甲的“百姓名嘴”,网格员们通过串门、聊天、院落故事会、板凳分享会、村史馆非遗展示、文艺汇演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永丰镇三元村、桥湾社区“农家院落故事会”成了村(居)民喜爱的好去处、铸魂修心的第二课堂。

2020-12-2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6678.html 1 3 传递党的好声音 传播社会正能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