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
第A09版:专 题

2020年滁州市第六届民生杯“好新闻好图片”大赛好新闻优秀作品选登

搭载“旅游车” 奔上“致富路”

——明光市张八岭镇柴郢村党建引领旅游产业扶贫见闻

张忠敏

2020年9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明光市柴郢村成功入选。近年来,明光市张八岭镇柴郢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帮扶项目和帮扶干部为重点,积极实施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围绕旅游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把柴郢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点和接待中心,贫困村成了旅游村,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们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让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

柴郢村位于八岭湖景区上游,百里河下游,依山傍水,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天然条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抓住村情特点,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坚持基层党建和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西黄村民组200多亩的田都在山上,没有生产电,多少年来灌溉都是问题。”有村民反映。驻村工作队知道后,在全村摸排类似情况,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建设了5处生产用电设施、3个泵站,彻底解决了1000余亩土地的灌溉难题。如今,村里家庭发展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中心广场、旅游商品展示厅应有尽有,商业综合体、农家乐、标准化厂房、光伏电站等均实现长期稳定,每年可获得收益50多万元。

在此基础上,整合项目建设资金3400万元,全力推进激情漂流、沙滩摩托、柴郢民宿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总投资5.15亿元的八岭湖旅游度假区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2019年,柴郢村被评定为安徽省AAA级旅游村庄;今年9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让村里环境“靓起来”

“环境好了,发展旅游才有底气。”柴郢村第一书记张菁说。村“两委”把环境整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上郢组为试点,成立党员整治小组,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清运陈年垃圾、清理杂草杂物、栽种月季花、改造污水管网、铺设村庄入户道路、整治厕所……一系列举措后,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纷纷受到触动,自觉地把自家庭院、房前屋后打扫干净。

扶贫先扶心。柴郢村每月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户“清洁卫生文明户”“人居环境红旗户”评选活动,宣讲扶贫政策和先进典型事迹,提振贫困户致富信心。赵洼组徐华军家,因病致贫,一户4口人,两个女儿上学,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妻子在外务工,家庭环境较差,整日精神不振。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的帮助下,徐华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现在每天能主动打扫院地和室内卫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该户多次被评为“人居环境红旗户”。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村里,纷纷惊叹:“柴郢村的变化太大了,太漂亮了,都快不认识喽。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为村里做得真是大好事、实在事啊。”

发展特色产业 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特色产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驻村工作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向专家、能人、老村干请教,摸清村里发展产业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决定发展苗木种植,并延伸发展生态养殖、旅游产业。

“感谢张书记协调部门,帮我顺利建立苗木合作社,目前,苗木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在柴郢村投放优质鸡苗12万多只,发展林下生态养殖。”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徐礼正说。据了解,目前,柴郢村苗木种植面积达6367.65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49.8%,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48户,并且长期带动了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此外,柴郢村八岭湖旅游度假区和景泰阳儿童游乐中心,吸纳了周边40多名贫困户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下一步,我们驻村工作队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于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柴郢村和八岭湖景区融合发展,让村民家家吃上旅游饭,人人生活达小康。”张菁说。

凤阳法律援助按下根治农民工欠薪“快进键”

张树虎

3月中旬至5月中旬,凤阳县法律援助中心集中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根治农民工欠薪”春季专项行动,按下了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的“快进键”,共办理农民工欠薪法援案件82件,追欠146万元,彰显了法援民生工程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援助作用。

应援尽援“零门槛”。开通农民工讨薪维权“绿色通道”,对通过诉讼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援申请,一律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简化审批手续,努力做到当天申请、受理、审批、指派。对身体不便、路途遥远的农民工,及时提供上门受理和邮寄申请等服务,对诉讼时效将近的,实行“容缺受理”,先受理后补办手续。

线上线下“同推进”。充分发挥县法援中心、乡镇法援工作站和村法援联络员的作用,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援便捷、高效服务圈;设置“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根治农民工欠薪专席",安排专业律师值班接线,提供7×24全时空专业法律咨询服务;推行“互联网+”法律援助和异地受理机制,实现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咨询、服务、援助随时随地“一网通办”。

强化监管“保质量”。通过县法援信息管理系统、旁听案件庭审等方式,加强对法援律师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实时跟踪监管;案结后,通过回访受援人、卷宗检查和发放案件质量监督卡等方式进行评价追责监管,确保农民工欠薪法援案件办优办实、保质保量。

农家院里腊肉香

袁松树

农历腊月廿一,在明光市自来桥镇尖山村吕郢村民组脱贫户董泽全、葛芳夫妇农家院里,洋溢着一股股腊肉香味。只见夫妇俩正在乐滋滋地晾晒一块块、一串串、一只只腌制好的猪、鸡、鹅、鸭腊肉。

董泽全、葛芳是当地出了名的劳动能手,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美景不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场病魔偏偏降临到这个家庭主心骨董泽全的头上,患上肝癌,已到中期。在南京住院开刀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从此,除花完所有的积蓄,还债台高筑,因病致穷。从此,董泽全、葛芳夫妻俩泛起了愁云。

剥开乌云见晴天,2017年随着党的民生工程和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董泽全被自来桥镇列为精准扶贫对象,把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民生工程优惠政策让他家应享尽享。“夫妻俩每年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9600元,还享受养鸡、鹅、鸭、牛补贴每年1万元。”帮扶干部严磊介绍说。

董泽全被识别精准扶贫对象后,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我老公虽然失去劳动能力,但我还能劳动,有党和政府的帮扶,有民生工程助力,我依然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以苦干奋斗的精神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45岁的葛芳决心在脱贫攻坚战上猛下功夫,尽快摆脱贫困。

2019年,葛芳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从村民手中租种了28亩土地。勤劳的葛芳总是闲不住,在28亩土地上,种完了花生和玉米,就栽甜叶菊和红薯。去年,收获季节到了,她收完了花生、甜叶菊,又去收红薯和玉米。

葛芳在劳动间隙中,还饲养了8头牛,300多只草鸡,100多只鸭。辛劳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由于葛芳经营有方,吃苦肯干,不仅农作物获得丰收,副业收入也很可观。经扶贫干部严磊逐一核算收入,2019年,葛芳家的各项收入除8头牛未出栏外,达3万多元。认定她家真正达到脱贫标准,镇里决定给她家颁发“光荣脱贫证书”。“我家摘掉贫困帽子,一亏党建引领拔穷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二亏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让百姓得实惠。人不怕穷,就怕懒,人勤地生金,人懒地长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苦干才能脱贫。”董泽全说。

脱贫后的董泽全第一年他家就准备了丰盛的年货,腌了近500多元的猪肉,还腌制了鸡、鹅、鸭及其他肉类。使全家人喜气洋洋地过上一个鼠年春节。

董泽全一家脱贫后,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他说:“是党的民生工程和扶贫政策救了我的命,给了我第二条生命”。

“我虽不识字,但我懂得报恩,我家脱贫了,我要感谢党的民生工程,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2020年我还要继续苦干,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各项收入比去年翻一番,以实际行动报党恩。”46岁的葛芳感激地说。

送戏进万村 文化惠民生

吕 华

10月11日傍晚,在来安县大英镇广佛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包括舞蹈、歌曲、小品、洪山戏、魔术等喜闻乐见的2020年“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上演,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观看,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

“平日只能在电视上看戏,现在县里直接把戏送到了家门口,让我们现场感受原汁原味的家乡戏。”在送戏下乡的节目演出现场,59岁的村民苏桂兰看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同时,她也希望县里以后能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今年9月以来,来安县正式启动2020年“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由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生办主办。一场场文艺演出在全县遍地开花,“送戏进万村”活动把戏台搭到乡间村头,戏班子走村入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艺盛宴。

“今年我们剧团共承办了全县‘送戏下乡’的50场演出,这是我们今年的第43场演出……”滁州市眉洁演艺公司负责人颜眉洁说话间被一阵喝彩声打断。她指向舞台向笔者介绍道:“这是我自己创作编排的小品《悔恨的泪》,反映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化解基层信访矛盾的文艺作品,像这样寓教于乐的语言类节目,非常受基层群众欢迎。”

据颜眉洁介绍,该剧团注重在节目的内容和质量上下功夫。为保证节目品质和演出效果,他们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经要过反复排练、精心打磨,并经审核通过后,才会正式上台表演。在当晚的演出目录中,不仅有地方特色文化非遗精粹洪山戏《双下山》、白曲《小拜年》,还有根据“扶贫、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等贴近基层群众题材,所自编自排的节目,融入了乡土元素,接地气、聚人气,寓教于乐,深得广大农村朋友的喜爱。其中,由颜眉洁创作编排的《喜迎乡村幸福路》《喜乐来安情》《扶贫路上》等十几个节目在市县评比中获奖。

“‘送戏进万村’活动是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千家万户提供有营养、正能量的精神食粮,达到聚民心、惠民生的引领作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推进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范群说。

该县严格按照全省“送戏进万村”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监管要求,对演出活动进程实时监管、信息资源同步共享。另外该县文广新局成立了送戏督查组,通过随机抽查、现场监督、民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演出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督促检查,确保“送戏进万村”民生工程发挥实效。

据悉,今年来安县共投入57.2万元,招标3家有一定资质的演艺公司,在全县12乡镇130个村开展153场演出,惠及全县8万多名基层群众。

听着扶贫车间的机器声,咱就踏实了

唐喜来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绿草爬满了山坡。

3月31日,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的困难户钱凤英忙了一早上家务,简单吃了几口早饭,就戴上口罩,赶紧来到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清洁用品厂,打卡上班。

扶贫车间内,电动缝纫机传出的“嗒嗒”声响个不停,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抹布生产流水线的各个操作台前,钱凤英同50多个员工一样,戴着口罩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展料、剪裁、缝纫、熨烫、质检、帖标、包装……大伙儿正在赶制积压的出口到日本、韩国的一批订单。

“清洁用品厂专门生产抹布、棉布手套和棉拖把等清洁制品,车间离咱家还不到500米,在家门口上班,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咱是熟练工,每月足足有4000多元好挣。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车间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卧病在的丈夫和年迈的公婆。”今年48岁的钱凤英家,是村里数得着的因病返贫户,近年来丈夫因骨质疏松综合症导致多处骨折做了3次大手术,儿子在省城上大学,女儿也在市里念中学,四处要用钱,为丈夫治病欠下的几万元的债务就像巨大的磐石,重重地压在她心上。

受疫情影响,钱凤英已经快一个来月没班上了,再不开工,丈夫吃药看病的钱又得东借西挪了。“这个假期也太长了,咱做梦都想上班啊。”听到扶贫车间复工的消息,钱凤英阴云密布的心房立马朗阔了许多,“听着扶贫车间机器声,咱就踏实了,家里每个月又有固定收入了。”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为让企业特别是开设在乡村的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复产,我市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和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复工生产实施方案,积极引导乡村群众安全有序返岗复工,特别是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创收,保证贫困家庭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天长市扶贫办主任雍树贵介绍说,该市借助“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民生工程政策的东风,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协助企业做好扶贫车间安全防护、消杀消毒工作,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我公司5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天长东片乡村的农民,其中六成以上是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的困难户。2月18日正式复工后,九成多员工迅速返岗,现在正在赶制200万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外贸订单。”天长市人大代表、安徽新利清洁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丰富介绍说,“在抢抓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对防疫工作紧抓不放。现在公司旗下的8个‘扶贫车间’里每天进入车间的员工一律佩戴口罩,红外检测体温,扫‘健康码’,路途远的员工在食堂用餐一律实行分餐制,真正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2020-12-0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5665.html 1 3 2020年滁州市第六届民生杯“好新闻好图片”大赛好新闻优秀作品选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