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释放红利增动力

全媒体记者王晗笑

敢为人先,上下求索。深化改革是滁州的红色基因,也是滁州的标志性品牌。

从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从天长医共体建设到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到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

五年来,我市改革蹄疾步稳。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生态文明、行政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多点开花,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品牌。

全面深化改革正道直行。滁州人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踏石留印的韧劲,在这条筚路蓝缕之路上坚定迈进。

农村综合改革:敢为人先再续新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以来,我市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得益于改革创新充分释放了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激发了农业农村内生活力。

作为农村改革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2015年7月8日,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颁发,全市1000万亩承包地有了“身份证”,80万农户吃上了“定心丸”,经营权流转率达到45%。

先试先行,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激活乡村沉睡资产。348.1万农民成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小岗村喜领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第一证,天长总结提炼农村股改“十八步”工作法,创新推出“农权贷”等融资产品,相关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受到中央改革办和农业农村部等充分肯定。

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三变”改革有序推进。全市1075个村开展试点,占比100%,领跑全省;共盘活集体资源3.8万亩、房屋建筑物36.1万平方米,村集体年增收4106万元。

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加快。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已累计为440多户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08亿元,有效破解了农业融资难问题。

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不断推进。全椒县获批全省唯一的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探索“六步理事法”获中组部、民政部调研组充分肯定。获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重要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已经先行先试、启动实施。

综合医改:向全民健康阔步迈进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在天长医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获得较高评价的基础上,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学天长、全覆盖、再创新”,推进综合医改工作纵深发展,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2016年,天长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首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符合天长实际的农村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看病更省钱、基金更安全”,在全国创出可复制、可借鉴的天长经验。定远县探索“按人头总额预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获得国家卫健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2017年,我市积极打造天长医改模式升级版,建成15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试点、“两个允许”薪酬制度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等“五个全覆盖”。

——医保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市县两级建立医保管理经办机构,成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保”统一经办,城镇居民、新农合“两保”统一政策,近400万城乡居民实现参保全覆盖。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测试全国试点、医保电子凭证全省试点等在我市开展,全国医保信息业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椒县人民医院试点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并对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药品遴选采购、配送回款、药学服务等实行“五统一”管理,国家卫健委予以全国交流推介。天长市慢性病免费发药工作经验在全国医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造生态文明的滁州样板

小康是否全面达成,生态环境很关键。“十三五”以来,我市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全新高度,明确路线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滁州样板。

——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导向,落实苏皖两省签订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作协议,7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滁河陈浅断面获省生态补助金2700万元,落实市级饮用水源生态补偿资金520万元。

——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林,重点发展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和精品苗木、果木等“三树两木”面积22.5万亩、总面积达178.5万亩,以网格化护绿、项目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为抓手,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扎实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全市禁捕区域建档立卡捕捞渔船263艘、渔民619人,收回销毁有证渔船263艘、渔网60813公斤,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35艘,注销捕捞证书263本,实现建档立卡率、渔船回收率、证件注销率、网具销毁率4个100%,已全面完成渔民安置保障任务。同时聚力抓好渔民渔船调查建档立卡、渔船渔具回收销毁、退捕补偿奖励、渔民就业保障等重点难点工作,圆满实现在滁河、池河翘嘴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行禁捕。

“放管服”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5年来,我市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市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用政府权力“减法”,换来市场和社会活力“乘法”。深化“3+2”清单制度,做好清单动态调整;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清理各种收费行为,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简政”并非“减政”,而需以“管”促“放”。我市进一步创新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单两库”“双随机”抽查等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

“放”“管”不是目的,优化政府服务才是最终目标。我市在优化服务上不断创新,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门进驻”“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平均审批环节压缩24.8%;审批服务效率从4.2天减少到2.56天,压缩39%。“皖事通·慧滁州”上线19大类274个便民利企服务事项,个人注册用户占比全省第一;网上办件量276.9万件,较上年同期提升247%;全面推行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长三角一网通办”“高层次人才”等服务“一窗办理”;全市5.06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1230台自助设备上实行7×24小时办理。

一项项有速度、接地气、贴民心的改革创新举措,持续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即将踏上“十四五”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答卷即将书写。

2020-11-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4973.html 1 3 释放红利增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