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养好“脱贫猪” 踏上致富路

一字排开的猪舍,几头肥硕的母猪在悠哉地嚼着吃食,身边10几头猪崽撒欢嬉闹。一对中年夫妻正在给猪舍清洗消毒,把猪粪挑到地里施肥……这是凤阳县武店镇赵拐村北场队赵永兵家忙碌的场景。他们依靠养猪产业,历经种种挑战,终于使原本贫困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变,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5年前的赵永兵家可不是这般景象,妻子吴家梅早年患眼疾未得到及时救治,导致瞳孔透光率极低,只能摸索着做点家务。为了照顾妻子,常年在外打工的赵永兵不得不回到家乡,种植几亩薄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风调雨顺的年景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一遇到旱涝的年头,粮食就会欠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中也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电器已使用多年。一贫如洗的窘境逼得赵永兵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息,在贫困线上痛苦煎熬。

2014年,党的扶贫春风吹到了赵拐村,吹进了这个农家小院。根据扶贫政策,赵永兵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组织安排下,凤阳县检察院干部史克忠担任这户帮扶责任人。初次接触赵永兵,与他聊起脱贫计划时,赵永兵态度十分消极,“家里有个瞎老婆子,弄得我不能外出打工,看家守舍种点庄稼糊口算了。听说国家有兜底政策,没法生活时政府可不会不管我。”

史克忠说,“种那几亩地只能填饱肚子,可不能脱贫致富!兜底政策只是针对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你是个壮劳力,这项政策不适合你。况且,如果不把你带上小康路,我没法向组织交待。”连续三次谈心,赵永兵才心有所动,于是,史克忠根据夫妻俩现状,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脱贫方案,即主打养母猪下崽出售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卖完猪崽稍闲时在附近打点零工,庄稼种植也别闲着。

盖猪舍、购母猪,启动资金对于赵永兵来说可不是小事,史克忠积极协调为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解决了养殖资金困难问题。2015年6月,赵永兵买来5头小母猪,夫妻俩宝贝似的精心侍弄着。猪的问题解决了,赵永兵又有了新的顾虑,不懂技术。他心里惶恐,自己从来没养过这么多的猪,假如猪生病了,岂不前功尽弃。史克忠鼓励他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懂就学嘛,哪个是生来就懂的?”为此,史克忠为他买来养猪技能读本,又替他报名参加了镇农技站组织的养殖培训班。赵永兵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挺争气,他着迷似地苦学养猪技术,精心调配喂猪饲料,勤快打扫猪舍卫生,细心观察猪的生长情况,生怕有点闪失。史克忠还与镇农技站养殖技术员协商,每周到场为他免费指导,使赵永兵学会了更多的技术。妻子虽然看不清东西,但为了尽快摆脱贫穷生活,整日里忙前忙后,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半年后,几只母猪长成实施配种,又过几月,一群猪崽产出。“里边儿那头生了10头小猪,外面的这头产了9头猪仔,另外几头也快生了。”看着这么多猪崽有的奔跑撒欢,有的争抢吃奶,赵永兵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谈起自己即将赚到手的“第一桶金”,他的幸福溢于言表,“现在猪仔市场价格很好,最低可以卖1500元一只。多亏了史老弟,要不我还在等着政府救济呢。这些母猪可是我家的宝贝,是全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这些年,赵永兵夫妻每年仅靠养猪一项就有5万多元收入,加上打零工和种庄稼,很快就过上了富裕生活,2016年即跨出了“贫困户”行列,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母猪繁殖千万要搞好防疫,不能生病,这样能减少死胎、弱仔;科学养猪讲究日常管理,猪舍要通风、勤消毒,冬暖夏凉,还要保证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每次聊起“养猪经”,赵永兵如数家珍,让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幸会了一位“养猪专家”。

眼下,赵永兵正在积极筹划如何扩大养殖规模。他打算一边卖仔猪,一边增加能繁母猪的数量,再买上两头小牛喂养,确保自己逐年增收,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看到有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拿到扶贫资金却不敢投资,怕失败、怕吃苦,赵永兵感到惋惜,“我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有党和政府的帮扶,舍得身子加油干,过上好日子并不难!”

2020-11-2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4602.html 1 3 养好“脱贫猪” 踏上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