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三五”以来,南谯区新建8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6个室内固定电影放映点和1家全省首家村级影院;创建全省首家“无小耳朵镇(街道)”和2个“无小耳朵社区”,多点发力提升公共文化事业。
该区“十三五”期间设立文化专项资金,共投入600万元用于文化民生工程,新建2500平方米文化馆新馆、5000平方米图书馆新馆。组建基层文化队伍,将全区70多名农家书屋管理员纳入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管理,组成电影放映协管员队伍;开展基层购买服务改革,村(社区)共聘用49名文化管理员,组成文化管理员队伍,打通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内功”锤炼,在全区各镇、街道持续实施文化品牌“七个一”创建工程,提高文化队伍水平和文化活动开展水平,挖掘、传承和创新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成立区首家民间艺术团体大柳民间艺术团,成功申报大柳民歌传习基地,并在全省打响“章广春晚”品牌和“小伍说书”农家书屋特色文化品牌。注重取长补短,就非遗传承、公益电影与院线电影整合改革、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等工作分别深入山东、浙江及省内其他地区“取经”,成功推动农村公益电影与城市院线电影整合改革试点成功,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落地建成。 (祖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