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第A10版: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时代

五年征程硕果满枝头 乘势而上奋进新时代

—南谯区“十三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大柳集镇建成区一角

城乡互融地,投资兴业乡。南谯区位于滁州市东南部,南临长江,与南京市浦口区山水相连,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

奋进新时代,跃步新征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年来,南谯区扎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脚踏实地、阔步向前。

一条条笔直干净的硬化道路,一片片涌动创新因子的高新技术园区,一批批快速崛起的重点项目,一个个助农增收的致富产业,一户户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一张张憨态可掬的幸福笑脸……折射出“十三五”期间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显著成效。

贫困户入股喜分红

南谯区珠龙镇珠龙中心村广场公园

滁州站

太平集中心村为民服务中心

太平集中心村干净整齐的街道

七旬老人传递乡风文明36载

水果种植铺就致富路

工业经济稳增长

招商引资活力足

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战新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内贸流通稳步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财政收入从2016年的17.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5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突破26亿元……一项项成就的背后,体现了南谯区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力度。

“十三五”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南谯区委、区政府围绕实现“超均速、进前列”奋斗目标,狠抓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快速推进。

五年来,南谯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保持在10.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9.7%以上;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42家。2016年到2019年,南谯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加到147.98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增加到19亿元;民营经济进出口额增加到94.1千万美元;全区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增加到439.5个;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数增加到812.5个。

产业优化升级。南谯区2016-2019年间累计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46.3亿元,2019年末,全区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至22家,产业产值增加至54.8亿元。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南谯区形成了机械制造、家电配套、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和新材料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2019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240亿。

创新驱动促发展。南谯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三五”以来,全区新增省级技术中心4户、市级技术中心12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89.6亿元。众博新材料、开元环保、雄亚塑胶等企业成功对接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招大引强成效满满。“十三五”期间,南谯区成功招引一批重大项目,2017年签约总投资41亿元的黄圩湿地旅游度假区项目;2018年签约总投资50亿元的利维能锂电子动力电池项目;2019年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现代筑美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2020年新签约30亿元的华瑞微电子科技项目,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全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6个,合计签约总投资688.4亿元。同时确立了“3+N”主导产业体系,改变了南谯以往项目小、质量低,主导产业不明确的现状;组织谋划了多次“百日攻势行动”,营造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并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专业招商机构等实施专业招商。

以人才振兴推动发展。发布《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等,举办“走进长三角,梦圆汇智湾”高层次人才专场路演,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集聚。五年来,南谯区先后引进院士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启动“春笋”人才团队建设。联合科技局、经信局等单位开展人才、科技政策“空中宣讲会”,多渠道推介人才政策。

此外,“十三五”时期,南谯区内贸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的功能进一步提升,预计2020年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商业中心发展日趋成熟,万达广场、紫金商业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开业;深化农村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限上企业,全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总数达111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9年,全区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达14.78亿元,各类注册电商经营主体350余家,拥有“三品一标”产品88个。

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基固本促发展

“十三五”期间,南谯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压实责任,建强基层支部。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持续开展党建“书记项目”,坚持书记抓党建季度述职。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落实县级党委“包乡走村入户”常态化制度。坚持发展党员“一查两审”制度。

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抓实“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行动,出台相关方案、实施四项行动。2019年首批14个村结对27家企业,农村党组织标准化率100%,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6个,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40个,全部消灭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章广镇元松村、鸦窝村作为全市村企联建现场会观摩点,受到市委组织部肯定。

聚力提升城市党建基层治理水平。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在街道统一设置“五办四中心”,出台落实街道“五权”和社区“三权”的实施办法,完善街道社区党建“1+1”体制等。深化“党建带群建 合力促创建”活动,推行社区联合党委轮值制度,900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加强“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建设,完成“红色物业”全覆盖,建成梧桐郡、银花西村等示范点8个。在银花街道试点运行“红色治汇”系统。

推进各领域党建全面进步。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双星双评”等活动,持续推进机关党建“灯下黑”整治;开展国有企业党建“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专项治理工作;深化非公党建工作“一带一区”建设,建成世贸广场等3个商圈市场党建示范点。

强化自身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拓展考核渠道,成立专项考察组精准识别干部,并重点跟踪培养优秀的干部;结合年度考核,开展干部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同时选优配强班子,注重加强重点部门的班子配备。强化激励促进担当,围绕“六场硬仗”等重点工作,注重搭平台历练干部;常态化开展评先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实干实绩、有为有位和面向基层、注重一线的鲜明导向。

突出政治要求,做好老干部待遇落实。指导督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情况,为老干部党建工作提供保障;组织县处级离退休干部参观工农业生产,南谯区老干部系统调研报告《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研究》被评为全省优秀调研文章。深入老干部重点单位,对全区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持续强化老干部活动中心接待工作,提高老干部反映问题按时办结率,保持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定期举办读书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召开警示教育专题会、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切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制度的基本内容,深入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按月开展“咬耳扯袖”谈话,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严控“三公经费”。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展宏图

乡村振兴如一缕春风,让南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描绘出一幅业兴人和的新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

擦亮滁菊、滁茶、滁葛三张南谯名片。近年来,南谯区滁菊生产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2017年“金玉滁菊”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被评为“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公用品牌”;2019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认定;“十三五”期间建成的“中国滁州菊花博览园”和“功能性菊花研究中心”占地700多亩,观赏菊品种多达2000多个,每年菊花盛开季节吸引各地观光游客20-30万人次。南谯区茶叶生产面积稳定在30000亩,近几年还示范推广了白毫早、乌牛早,舒茶早等优质早熟品种,改造了部分低产茶园。南谯区重点在章广镇、黄泥岗镇、大柳镇等地打造3000亩滁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科技为导向,大力发展滁葛栽培和产品加工,与安农大等高效农科院合作,开发富含葛根素、葛根黄酮等系列高科技医疗用品,增加葛根产业产品附加值,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各色产业兴旺发展。蔬菜、水果产业成果喜人,南谯区先后建立珠龙、乌衣、腰铺、沙河等一批优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目前南谯区设施蔬菜面积达0.9万亩,年产蔬菜6.5万吨,今年还将建成年产510万棒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南谯区水果总面积2.9万亩,今年底可达3.1万亩,以桃、草莓、蓝莓为主;目前各类水果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均已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黄泥岗及章广镇建设精品果园1500亩;全区蓝莓、水蜜桃等水果基地生产标准提升5000亩;珠龙沃林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9年的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评比中选送的灿烂蓝莓荣获金奖。

畜牧和水产业持续向上发展。截至目前,南谯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已建成稻虾共作示范基地2.3万亩,保持“安徽水产苗种繁育第一县”称号。

农村电商逐渐优化升级。南谯区推进全区“两中心、一站点”建设和巩固提升,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区通过建立电商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网上销售“菊泰滁菊”“金玉滁菊”和大柳黄金梨等南谯农副产品约1.45亿元。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为了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南谯区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先后进行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等,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区71个村(社区)已经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全区68个改革任务村已全部完成“三变”改革工作;预计到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8元;全区共流转土地30.73万亩,在省农交所平台成交13个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成交面积1496.57亩,成交金额465.49万元;截至2019年底拥有各类家庭农场4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

同时,南谯区积极开展各项试点工作,2015年,南谯区被列为全省首批15个“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县”之一,截至2019年底,共对农民合作社放贷34笔、对家庭农场放贷57笔,放贷总额5282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要旺,人居环境更要美。“十三五”期间,南谯区完成1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2017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施集镇成功获批“省级生态乡镇”;腰铺镇姑塘村获批“安徽省宜居村庄”等。

人居环境焕然新。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区市场化生活垃圾处理乡镇实现全覆盖。全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管网户数为11676户,4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污水处理通过PPP模式,已完成7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和14个中心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深化“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2000户。

文明创建“加速度”

宜居宜游在南谯

“十三五”期间,南谯区全区上下聚焦文明创建、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绿色南谯以及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攻难点、强弱项、促长效。如今的南谯,街巷整洁环境优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旅兴旺活力迸发。

南谯区坚定“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多措并举助推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不留死角。改造硬件设施,先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亮化提升、施划非机动停车线等区级重点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共改造完成25个老旧小区,小区提升工程30个。谋划实施了安置小区地下车库改造,打造标准化非机动车停车充电库,建设户外公共区域智能充电桩等;各地结合实际打造了油厂巷、幼安路等一批主题特色背街小巷。全面整治创城死角盲区,加大“牛皮癣”小广告清除力度。加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等重点区域的经营秩序管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全面摸排登记辖区内油烟净化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情况,实现餐饮油烟整治全覆盖。

提升管理、秩序整治。全力抓好居民小区创建,积极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对29个无物业小区,采取就近打包、统一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市实现无物业小区物业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宣传进小区、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导乘等志愿服务活动;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全面开展公益宣传恢复提升,在城区主次干道沿线等地设置大型公益小品等。

选树典型、氛围浓厚。“十三五”期间,南谯区累计评选区级好人210人,75人当选“滁州好人”,其中2人当选中国好人,高青旺、高红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当选安徽好人,兰家萍当选第六届安徽道德模范提名奖;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评选区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60户,38户获评市级“文明家庭”“最美加家庭”,2户获评省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称号;探索建立了“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五级微信群1264个,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40条, 解决问题1250件;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开展创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深化军民双拥共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双拥广场,开展南谯区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评选活动。

文明创建有力有序,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和全区旅游发展也扎实推进,一个文明和谐、绿色宜居、环境宜人、美景宜游的大美南谯正款款而来。

造林绿化再创佳绩。通过实施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实现造林、森林增长和城乡绿化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南谯区共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28万亩;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森林面积达5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4%;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5%、绿地率达42%;8个乡镇和40个行政村创成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标准,5个村被授予全国森林乡村,2个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201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安徽省森林城市,红琊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章广万亩枫园被授予AA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

文旅发展风生水起。“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亿元,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列入4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招引了总投资104亿元的荣盛龙湾湖湿地度假区、总投资50元琅琊山仙居侠谷小镇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旅游品牌建设全面开花。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2019“驾游安徽”十条精品线路之一、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小镇建设名单。施集镇2018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太平集村入列“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大柳马拉松赛、彼岸花旅游节连续举办多届,广受欢迎。阿尔卡迪亚房车营地和金甲溪房车营地建成营业;蓝精灵研学基地轮廓初现。五尖山“自行车运动小镇”荣获省首批体育运动小镇创建单位。

以人为本谱新篇

幸福指数节节高

“十三五”期间,南谯区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向上发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上升。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公平性、高质量”主题,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逐步缩小,全区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100.21%;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超过97%;适龄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入学率达100%;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完成5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组建;持续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和德育示范学校创建,4所中小学和3所中小学被分别授予“市级特色学校”和“市级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新建滁州市第二幼儿园,对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装修并举办为公办幼儿园,累计新增公办园校舍26000平方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新建第二实验小学、东坡中学和永乐小学,征地扩建了滁州市湖心路小学;实施普通高中校园提升工程和职业教育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为全区中小学建成“三通两平台”工程,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班班通全覆盖、资源平台人人通。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统一提高至585元/人/月。深入实施敬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全区11家敬老院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不断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目前,全区共有五保对象1480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50人,供养标准为850元/月/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630人,供养标准为600元/月/人。全省率先开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系统,目前已完成系统一期测试,线上线下并行操作,数据相符,完善部分功能。

建立完善各类专项救助制度,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建成留守儿童信息平台,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推进智慧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十三五”期间共为全区10480人次符合条件城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5%。“医养结合”工作全省领先,率先在全省敬老院中嵌入医养结合医院。在全市率先新建完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社会福利保障更加完善,目前,全区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的高龄津贴分别提高到60元/月、100元/月和1200元/月。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十三五”期间,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组织区属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等12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累计约1万余个,在公招网、政府网等媒介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全面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10.878公里全部建成完工,21.734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已完工,受益0.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完工,71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完工。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基本形成“区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中心”的文化阵地格局;积极打造“中国梦•南谯情”文化品牌系列演出活动和阅读品牌活动“小伍说书”;章广镇文化站连续举办27届乡村春晚;送电影下乡每年完成900场任务。将每周的星期二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赶集日”,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开展“群众点单。组建区级“1+14+N”志愿服务联盟,广泛持久开展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活动。

全区平安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17年以来,南谯区“双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各项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并连续获评全市先进县(市、区)及全省平安县(市、区)。

五年来,南谯在历史长河中留住难忘一瞬,在城市年轮中刻下印记深深。下一个五年,南谯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采茶婆娘

沙河水库

大柳驿站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施集镇茶塑

南谯工业园区

姑塘中心村全景图

2020-11-11 —南谯区“十三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3768.html 1 3 五年征程硕果满枝头 乘势而上奋进新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