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贫困户“蝶变”养鸡专业户

陈金梅

高周圩是凤阳县府城镇大通桥村村民,1984年7月生,2015年10月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肢体残疾三级。父亲、母亲分别患有慢性病,妻子张静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一家7口人生活十分拮据。2016年11月,全家经过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儿子很勤劳,是村里第一批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十几年前,家里盖上了的三层楼房,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自从儿子患病,顶梁柱倒了,家里经济就渐渐陷入困境。”三年前,高周圩的母亲抹着眼泪说。

三年前,作为帮扶人的府城镇干部陈金梅,第一次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内心非常震撼。怎样使他们一家脱离贫困走向小康生活,成为她思考最多的问题。贫困户脱贫靠什么?政策和帮扶是第一步,要想达到“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好,产业发展才是核心和关键。

扶贫先扶志。陈金梅慢慢做起了高周圩的思想工作。“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千万不要气馁。要打起精神,想办法改变现状!”

“可我怎么办?一没资金,二没技术,身体还不好。”他沮丧地说。“没有资金,我帮你想办法;没有技术,可以去学习啊!”看到他心有所动,陈金梅宣传了国家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政策,鼓励他发展产业,用自己的双手自立自强,走出贫困的窘境。次日,他就到银行申请了五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购置了一台二手榨油机,“鑫冠榨油坊”正式开业,当年为他们家增加了数千元的收入。

2018年春天,陈金梅和村干部们一起为高周圩家送去了两百只鸡苗。“听说鸡不好养哩。”看着眼前“唧唧”啼叫的鸡苗,高周圩面露难色。

陈金梅请来了镇畜牧站的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教会他如何科学养鸡;又请来村防疫员,定期为鸡苗注射疫苗,还帮助申报了2000元的特种种养殖补贴。他学得很认真,一边观察,一边揣摩,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养鸡很辛苦,除了每天定时喂食,碰到雨天还要把鸡圈盖住,天晴了要放出来晒太阳,虽然拖着病残疲惫的身体,但这样力所能及的努力让他感觉心里特别踏实。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这些“扶贫鸡”开始筑巢产蛋,从拿到第一颗鸡蛋开始,看到希望的高周圩更加耐心、细心地呵护这些“扶贫鸡”。土鸡蛋非常畅销,一出手就被一抢而空,“扶贫鸡”是绿色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到年底一算账,高周圩家单是出售土鸡和土鸡蛋这一项收入就有一万多元。

第二年,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主动承包了一处荒山,购买了1000只鸡苗,推行自己的养殖计划。接着又参加了镇里为贫困户举办的特色种养殖业技术培训班,从保温通风到防疫排污,从喂水器采购到喂食选料,冲洗鸡舍、喂鸡食、打疫苗等,高周圩严格按照畜牧技术人员的指导规程操作,每天做得有模有样,忙得不可开交,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慢慢的,高周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小鸡成活率非常高。

“咕咕……”在山里,“扶贫鸡”正三五成群在房前屋后觅食,高周圩连忙给鸡剁菜叶、撒谷子、玉米。“土鸡白天在山上生长,健康又营养,这些鸡就是我的钱袋子啊!”高周圩兴高采烈地介绍道。

除了“扶贫鸡”,高周圩还在山里和自家共两亩多地的鱼塘里放养了虾苗,既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又增加了一定的收入。村委会经过评议,还安排他从事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妻子张静也在附近一家服装企业做缝纫工,他们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2019年年底,在精准帮扶下,经过努力,高周圩家年收入将近八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雏鸡孵梦,筑巢扶贫”。2020年春天,高周圩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再次购买了一千只鸡苗,还主动归还了农商行的五万元小额免息贷款。今年夏季,山里经常暴雨如注。在这样湿热的环境下,鸡苗特别容易生病,高周圩凭着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喂养技术,很好地保证了近千只鸡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

如今,山里发展旅游业,一条施工中的宽阔公路从他的养鸡舍门前经过。“我准备摆个路边摊,专门出售自家养的土鸡、土鸡蛋和板栗、玉米等农副产品。”谈起未来,高周圩信心满满,身残志坚的高周圩一家生活越过越甜,越来越有奔头。

2020-10-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2634.html 1 3 贫困户“蝶变”养鸡专业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