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近年来,我市把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做为河湖长制总目标,笃实6大工作任务,着力在河湖长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上下功夫,按照“一河(湖)一策”制定的措施清单全力推进,使得滁州河湖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健全组织体系 落实司法协助
近年来,我市共落实3434名河湖长负责管护1068条河湖,其中市级河湖长7名,县级河湖长103名,乡镇级河湖长769名,村级河湖长2555名。
市委主要领导先后5次主持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部署安排全年河湖长制工作,市长亲自担任淮河滁州段河长。市河长会议成员单位由18家市直部门组成,市级出台了10个规范性文件。
同时,市水利局引入刑事司法、行政司法助力河湖长制,建立了“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工作机制。驻市河长办检察官工作站、警长室挂牌;琅琊区检察院向区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河道清障的检察建议并得到落实;市检察院派专人到沙河集水库、滁河现场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违规建设进行调查取证。
强化巡河巡湖 加强河湖整治
2017年以来,我市市县乡村四级河湖累计巡河巡湖64855次,发现问题5198个,解决问题5187个,占发现问题的99.8%。此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巡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河湖长巡河巡湖任务。
市级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5月28日,市委书记张祥安到滁河巡河,要求各地扎实开展“坚守断面保碧水”攻坚行动,巩固成果,查补漏缺。此前,市长许继伟巡淮河3个河段,发现5个问题,立即要求有关单位落实完成整改。
2020年,市河长办、市效能办通过暗访督查,向18名县级河长交办45个问题,34个已完成整改,完成率76%,11个按照进度要求加快推进,年底前完成。今年起,我市开始使用建成的智慧河长系统开展视频监控巡河、无人机巡河,目前正在建设滁河水环境遥测项目,可以用卫星遥感巡河。
在加强巡河巡湖力度的同时,市水利局同时做好河湖整治工作。
完成首轮入河排污口整治,2018年10月28日在全省率先完成整治任务,第一个申请省级验收;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了121个“四乱”点位整治任务;开展淮河岸线整治专项行动,完成31处重点问题整改;开展长江经济带固废点位排查专项行动,共摸排完成24个固废点位整改。
通过整治,2019年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1.8%,高于省下达指标9.8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升27.3个百分点。
开展综合治理 联合社会力量
连续三年开展河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河湖长制考核的工程项目71个、项目投资70亿元,市水利局重点打造滁河风光带、襄河景观带、池河风光带3大项目。
依托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我市实施了滁河风光带建设,2019年被全国总工会、水利部评为全国“最美河流”。襄河景观带起于中小河流襄河治理,总投资近8亿元。景观带全长9.7公里,面积5.1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是我市两个全国水利风景区之一。池河穿城段申报了省级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实施了池河防洪综合治理、新庄河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和池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已累计投资近4亿元。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置了民间河长,在97个县级河湖和118个乡镇河湖设置了民间河长,建立了工作机制、落实了工作经费。同时还建立了“大学生河长”“小记者河长”“河小青”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河长,不仅使河湖长巡河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还能及时处置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
滁州市河湖长机制已基本建成,河湖管护责任全部落实,河湖治理全面推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在逐步实现。2019年,滁河被全国总工会、水利部评为全国“最美河流”,白塔河、池河被省河办安排开展“示范河湖”建设,河湖水系得到有效整治、重点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河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临河湖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