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罗 宝
10月10日,记者见到朱广生的时候,他正在滁州市经开区城北办事处石庙村养殖基地忙着建新的保育室,为即将产崽的几十头母猪铺设温暖的“产床”。“这种土三元猪能长到三四百斤,趁着现在生猪价格高,多养多挣。”朱广生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眼前的朱广生,儒雅而干练,让人怎么也想不到他竟是一名肢体残疾的创业者。
1972年出生的朱广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落下残疾。初中毕业后,朱广生先去学裁缝,后来开办了一个服装厂,为周边学校做校服。后来,服装厂效益下滑,朱广生决心搞养殖,到村里承包了20亩林地,一门心思养猪,并利用林下资源养鸡、养鹅。
“残疾人搞养殖,很多困难是旁人想像不到的,有时候一个人扛一袋饲料,怎么也扛不动,腿使不上劲……”凭借坚强的毅力,朱广生和爱人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走上了致富路。
富裕起来的朱广生在附近的林楼小区买下了2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开起了旅行社、窗帘店、足疗店,并在农贸市场租下几个摊位,销售粮油、鸡蛋等农副产品和日杂百货。“做这些行业不用出太多体力,动动手、动动脑就能挣钱,特别适合残疾人干。”朱广生目前已带动8个残疾人和家庭困难户一起干。
在朱广生创业的过程中,当地残联为他提供了3000元的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帮助他及时申办营业执照,帮办变更手续,同时,鼓励他建立了琅琊区阳光助残中心,并担任琅琊区肢残协会会长。在阳光助残中心,政府部门还无偿提供了残疾康复器材,供周边残疾人使用,营造一个温馨的“残疾人之家”。
多年来,朱广生一直不忘回馈社会,坚持到滁州市儿童福利院、腰铺敬老院献爱心达10多万元,去年为琅琊区西涧街道城郊社区困难残疾人朱月捐款3000元安装假肢,今年为武汉抗击疫情捐款3000元,在全国助残日期间捐款5000元,助力几十名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此外,朱广生利用自己的店铺,常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推拿、修脚、足疗技能培训,并义务帮助推荐工作岗位。“残疾人一定要自强自立,只要勤劳、肯动脑,一样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朱广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