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夏 姜 芮
张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进社区
迎着秋天的气息,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定远县张桥镇,主干道两侧树木葱郁,农家小屋整齐划一,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公约”“家风家训”“传统美德”“廉政文化”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处处可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这是张桥镇全面推进乡风文明行动,为美丽乡村植入鲜活“基因”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不仅要改变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更需要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近年来,张桥镇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将人心聚拢在本乡本土,用乡风文明勾画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心圆。
张桥镇开展“迎中秋 庆国庆”卫生大扫除活动
张桥镇森林村庄验收
定远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暨村企联建工作现场观摩会
整治人居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
“近些年,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村里面貌一天天在变化。路越来越宽了,环境比以前更干净了,空气也更清新。”张桥镇杨桥村村民乐呵呵地说。
环境卫生一直是人们最密切的生活环境,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张桥镇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工作目标,大力清除辖区通村道路沿路垃圾、村内堆放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垃圾、卫生死角,扎实开展农村三年清洁行动,全面推进“五清一改”,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目前已建设杨桥村、张桥集镇、陶铺村、高塘社区、陈户社区、管李井头杨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与此同时,张桥镇按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的目标,结合文明创建,推进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将农村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2019年以来,全镇累计户改厕1500余户。同时全镇实现了自来水管网镇域全覆盖,通讯网络全覆盖,以及镇村供水一体化。
“下一步,全镇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严格对标对表,强化措施保障,进一步提高乡村的颜值担当、内涵担当。”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厚植乡风文明 铸魂乡村振兴
深秋的傍晚,清风徐徐,张桥镇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跳广场舞、扭秧歌、打球,好不热闹,文化墙前更是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展现一派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近年来,该镇坚持“塑形”与“铸魂”并进,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变创建“短板”为文明“靓景”,倾力厚植文明乡风。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筑牢夯实农民舞台、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公民道德建设,开展“身边好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系列活动。
扎实开展“双提升”、平安乡镇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平安张桥”建设为主线,整合软、硬件资源,加大综治经费投入,组建了镇、村综治中心、巡逻队、调委会、护校队,形成了调解、治保、帮教、普法、组织网络体系。
完善“一约四会”,正在建设高塘社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点,鼓励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和文明创建的工作中来,促进文明素养入眼、入脑、入心。
丰富创建载体 拓展文明内涵
近年来,在张桥镇,志愿服务已逐渐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常态,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张桥镇积极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动大学生、农民党员、“五老”人员、文艺爱好者及镇村全体干部成立共37支志愿服务队,明确志愿队伍管理制度和工作守则,规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积极参与、默默奉献,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模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人服务。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有他们挥汗忙碌的身影;在少年儿童的心里,有他们送来的温暖;在老人们的世界里,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成为了张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之外,张桥镇还坚持条块结合,多方联动,持续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保持好省级文明乡镇形象。
该镇大力倡导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开展好“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增加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做好未成年人教育保障工作,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发放各类教育补贴;深化“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等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
同时,张桥镇积极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QQ、微信、宣传画、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号召广大村民改陋习、树新风,学习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普法活动、文化活动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人人崇德,风气归善;人人向善,花香满镇。下一步,张桥镇将继续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着力巩固创建成果,放大创建成效,让更多群众因创建而受益,进而更加支持创建、参与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