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
第A03版:副刊

池河梅白鱼

□李学兵

在安徽东部,有一条古老的小河,它发源于定远县西北边境凤阳山南麓大顶山,由二大水系汇聚而成,上游水系主要流经:定远县境内的连江、朱马、仁和、天河、沙坝、池河、耿河、三和、梅市;下游水系主要流经凤阳山北端,由梅市进入河流,经明光流进女山湖,最后于苏皖(江苏省盱眙县、安徽省明光市)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是淮河流域八条支流之一,她的名字叫“池河”。

“梅白鱼”又称梅鱼,俗称“翘嘴白”、“翘嘴参子”,生长并产于定远县东六十里的池河水中(太平桥北侧至下游五华里的清水湾),每年的梅雨季节,梅雨绵绵、雨水充足,久日不见阳光,或者大雨如注,上游河水上涨,流经池河镇下游梅市乡境内的梅河时,二条支流汇合,水位暴涨,经女山湖流入淮河,直冲洪泽湖。洪泽湖有一种特有的鱼种,体型扁长,眼珠晶亮、头小身肥、口大斜、嘴翘、腮小、尾红、麟小、体白,此种类大量的鱼群从洪泽湖逆流乘波而上,遨游到池河太平桥下端时,由于桥洞水流湍急,而桥墩又堵塞水流,自然形成回流(当地口语叫回水湾),此时这种特有鱼种,顺势洄游排卵,加之新水活流翻滚,梅鱼求偶情动劲满,排卵后身体格外轻松,处于兴奋状态,成群浮游在河面上,吸收因河流冲积带来的养分和新鲜空气,场面十分壮观。因为只有每年梅雨季节才有此种鱼类,因此得名“梅白鱼”。

相传,当年庄子避难池河时,每天到池河杯桁桥(池河太平桥前身)边钓鱼,就钓过池河流域特有的一种鱼种暨梅白鱼。有一次,庄子钓得一尾梅白鱼归来,见家门上锁,随手将梅白鱼挂在门锁上,当他从田中劳作的妻子手中取回钥匙时,却不见了鱼,门锁上只挂着一条完整的鱼骨,顺着鱼骨往下看,地面上一滩如奶似的水渍,明显是鱼肉融化的缘故,可见此鱼娇贵。

池河流域由池河太平桥往北至五华里的清水湾里,此段河面宽阔、污染小,水深且清澈,水质优良,河底有大量砂砾、泉眼及茂盛的水草,梅雨季节,河水水温保持在15~32摄氏度左右,适宜梅白鱼的生长繁殖;独特的池河水质和特有的环境盛产出全国闻名遐迩的“池河梅白鱼”。再者,能从洪泽湖连续逆流而行几百公里的鱼类,都非常健壮,肌肉发达,生命力旺盛,游到此地的“梅白鱼”经过顺势洄游,大多排卵,所以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人们用“色白如银、浆汁似奶、肉嫩味鲜、绝无仅有”十六字形容它,梅白鱼更被誉为素衣美人、美味仙子、席上珍品,堪称鱼类一绝。

相传清乾隆年间,有关梅白鱼的故事就广为流传,有一盼食心切的定远知县,刚一到任,就下令要地方小吏送梅白鱼给他品尝。小吏不敢怠慢,却心中犯难,因为他知道梅白鱼出水就死,即使从池河清水湾取水,将鱼养在水中,送到县城,鱼也不能成活。就在万般无奈时,吏妻想了一个点子,她找来木工,制作一副火炉担子,按传统方法,将鱼洗净,放入锅中,配制好佐料,用火慢慢蒸煮,同时,令一壮汉,挑起鱼担,向县城走去。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鱼煮的时间愈长,味道愈鲜。等壮汉将鱼担挑到县城,送到县老爷面前时鱼味正浓,汤白如奶,香气扑鼻,老爷吃了赞不绝口。

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池河,得知梅白鱼鲜美,一到南京就指令品尝梅白鱼。池河到南京二百多里,圣旨下到定远,县老爷哪敢怠慢,于是,选最佳骑手,备快马一匹,马背上驮着火炉挑子,煮着刚下锅的梅鱼,迎着官方大道,快马加鞭,向金陵奔驰而去。一路上驿站接迎,换马快跑,二百余里,五、六个时辰马到南京,鱼正好煮透。乾隆帝吃后,连声称好,在褒奖定远知县的同时,并指令每年的梅雨季节将此鱼只供皇帝膳用,从此,“梅白鱼”又成了专贡皇上享用的贡鱼了,所以也称“贡鱼”。

梅白鱼有公母之分,产卵的是母鱼,反之则是公鱼。即使梅雨季节,就是母鱼刚出水也不会冒出白色浆汁;而公鱼无论大小,只要在梅雨季节,刚出水就会有白色似奶的浆汁溢出——因为公鱼体内有一块像猪油状物,这就是俗称的“梅白”,是梅雨季节特有的产物,母鱼体内没有。所以,梅雨季节,梅白鱼中的公鱼才是“梅白鱼”中的极品鱼,最为珍贵。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池河梅白鱼”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此,“池河梅白鱼”有了注册商标保护外衣,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梅白鱼之乡”。

2020-09-1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0050.html 1 3 池河梅白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