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8日
第A06版: 凤阳新闻

脱贫不忘报党恩 贫困妇女“变身”扶贫专干

姜泽民 朱蔡银

“大姐,每月养老金和低保金都领到了吗?吃的穿的都不成问题吧?日前,凤阳县殷涧镇凤殷村扶贫专干马利珍正走访贫困户,对“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脱贫指标进行仔细核查,确保村里脱贫对象真脱贫、稳脱贫。

志智双扶扶贫户变身扶贫专干

马利珍出生于1985年,2009年与丈夫贾兆风迈入婚姻殿堂,生活虽有些拮据但却开心幸福。不幸的是,2010年女儿被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瘤,使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镇村2014年将马利珍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她家的收入以和丈夫外出务工为主,平时还要带着女儿四处看病,生活十分艰苦。2017年儿子出生,婆婆年龄较大身体也不好,早已听说家乡扶贫政策好的马利珍和丈夫决定返回家乡。

在镇村帮助下,马利珍一家购买了500只鸡苗,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畜牧站工作人员为她开展上门指导。2017年底,马利珍家养的鸡上市了,镇村干部也帮着联系销路,通过政府健康脱贫、危房改造、教育补助、就业脱贫等精准扶贫政策及镇村干部的精心帮扶,加上一家人的努力奋斗,马利珍一家实现了脱贫。

2017年8月的一天,村支书给马利珍打电话,“村里要招聘一名扶贫专干,你家孩子还小不想出去打工,就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干?”那时马利珍对扶贫工作也没有什么具体概念,但她知道,干扶贫就是做好事,她也想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人,同时每月可以领到800元工资,对于舍不得丢下两个孩子外出务工的她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就这样马利珍入了职。

不忘党恩苦学业务提高能力

2018年5月,就业扶贫又来了一个好政策,贫困户家庭成员可以去“扶贫车间”工作,“扶贫车间”除每月两千多的工资以外,国家还补助贫困户每人每月480元。“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在外务工这几年我就是在服装厂上班,恰巧扶贫车间也是做服装的,我觉得我可以去试试。”但想到自己是一名扶贫专干,村里扶贫工作需要她,况且这几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家里才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她犹豫了。

“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不能忘,党和政府需要我,我就应该扛下这份责任,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她当时这样想。马利珍入职扶贫专干后,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在业务上一窍不通,甚至连工作中的一个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由于不懂业务,马利珍干起扶贫工作就特别困难,因为对电脑接触的少,很多程序都操作不好,每当工作中有用到电脑的地方就犯难。“别人看来在简单不过的操作我却搞不好,我只好去请教电脑操作的比较好的同事,实在不行就在网上看操作视频学习,现在基本的工作软件我都会用了。”马利珍说。

迎难而上甘做坚强“扶贫小草”

2018年村里工作量更大了,马利珍晚上经常要加班,压力特别大。马利珍家住的比较偏,从村委会到她家一路没有路灯,她胆子比较小一个人不敢回去,而且工作一忙她就照顾不到孩子,孩子一生病心里就特别焦急。村书记耐心地开导她,在此之后,每次晚上加班,书记都比马利珍早到村委会,等她把工作做完送她回家后自己再回去休息。“我心里真是特别地感激老书记,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关心我。”马利珍感激地说道。

工作初期,由于刚开始记不住贫困户的信息,马利珍就打印了一份贫困户花名册放在家里,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看看。经过几个月的走访了解,马利珍对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贫困户也都对马利珍很熟悉,每次去贫困户家大家都会亲切叫她“小马”。

有一次她走访到贫困户刘家满家时,刘家满本人不在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刘成在家,起初马利珍有点害怕不敢进去,还没等她开口说话,刘成就叫了一声“马利珍”。当时马利珍特别吃惊就问刘成:“你认识我?”刘成说:“你不就是村里扶贫专干吗?”听他这么说,马利珍一点也不害怕了。“没想到从来没跟他交流过居然能认得我,而且他患有精神障碍,让我觉得他从内心认可我。”

“我和村里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都把对方当做亲人一样彼此信任!有困难他们会告诉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我不能辜负了我的亲人们。”马利珍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2020-09-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9547.html 1 3 脱贫不忘报党恩 贫困妇女“变身”扶贫专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