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2日
第A06版:天长新闻

“鸡头果”成了脱贫“金钥匙”

顾达鹏 刘清清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芡实很好可以祛湿,我们北方没有”,这是8月18日下午,习总书记在安徽阜南县老观乡芡实种植基地看望受灾种植户钱会明时说过的话。尽管今年受灾严重,可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以及温馨的话语,让钱会明和基地的农户感到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在阜南这片热土上把芡实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灾后重建 脱贫致富有信心

钱会明是安徽天长人,在天长种了20多年的芡实,近年来,由于天长本地芡实种植水域饱和,他想到了走出去开辟新的种植区域。为了找到适合种植芡实的区域,他甚至一度和朋友走出国门前往缅甸、老挝等地寻找商机,最终因为沟通困难,他又回到了国内。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在阜南县老观乡靠近蒙洼蓄洪区,正在寻找适应性农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水电路都已配套,非常适合发展芡实产业,于是他便带着30多名熟练工人来到这里,将附近的一万多亩水塘改造成了芡实基地。

钱会明回忆说:“当时我们听到消息说这边有低洼田,我们过来一看,这边水源、土质、供电、道路相当不错,我们和当地政府谈了,一年之中流转了10700亩,芡实种了8800亩,其余的养了龙虾、鳜鱼。”

2018年他在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兴建芡实基地,面积有一万多亩,今年的这批芡实原本8月中旬就能迎来收获季,可没承想遇上江淮大汛。今年7月20日8时30分许,接国家防总命令,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开闸。浑黄的淮河水裹挟着狮吼,旋即冲向蒙洼蓄洪区。蒙洼蓄洪区的4个乡镇、77个湖心庄台相继成了水中“孤岛”,180.4平方公里区域成为一片“泽国”,18万亩良田被淹没,19.5万人口遭受水灾。钱会明和工人们以及当地群众三年的辛劳,顷刻间付之东流,万亩芡实基地仅剩2000亩,损失惨重。“今年遭受洪涝灾害,淹没了一部分芡实地,目前还有几千亩地,长势还不错,每亩收成在700斤左右,价格50块钱一斤左右,收入还有一点。” 钱会明说。

一场天灾让阜南刚刚起步的芡实产业遭遇了沉重打击,可钱会明并没有倒下,他带着当地群众及时开展生产自救。逐一察看维护剩下的2000多亩芡实,不到20天的时间,原本冲垮的水塘重新修缮,就在习总书记到来时,基地今年的第一批芡实鲜果采摘上岸。

钱会明说:“总书记说,‘这个芡实很好,我知道,可以祛湿,我们北方没有。’当我们看到总书记时很激动,他说的一番话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以后我要在这个地方把芡实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开花结果 芡实成了“金豆豆”

建成了基地扎下了根,钱会明下定决心要用小芡实改变阜南当地农业落后的面貌,把芡实培育成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大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多渠道增收的机会,让那些年老体弱、无法外出的农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工资收入。两年多来,钱会明带领当地群众共同发展芡实产业,吸纳贫困户到种植基地务工,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并且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指导他们开展种植。现在,当地的芡实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天长到阜南的成功嫁接,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脱贫的主导产业。

“我们整个老观乡有8个行政村,都成立了一个劳务服务公司,然后与他(钱会明)对接,需要工人,由我们行政村来进行挑选,首先是要考虑到贫困户。通过这几年芡实种植,总共带动了85户群众参与芡实种植,其中有20多户是贫困户,在这里每个人每天的工资是100块钱,每年工人可以工作8个月以上,一年可以收入到15000-18000元左右。”阜阳市阜南县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说。

芡实是天长特色农产品,要想让这个产业成为种全国、销全国的大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如今一大批像钱会明这样的跨区种植带头人扎根在了全国各地,他们让小芡实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推动了芡实大市场的形成,让天长的芡实走向了全国。

“天长出来种植芡实的,我不是第一个,但是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在阜南种植的是芡实老籽,销往广东、福建、亳州、上海等地,加工过后在超市销售,全国各地都有。目前这个行业前景还好,将来芡实越来越好,比较有信心,下面还会继续发展芡实种植,我预计(在阜南县老观乡)发展2万亩左右。” 钱会明笑着说。

2020-09-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9249.html 1 3 “鸡头果”成了脱贫“金钥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