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7日
第A03版:言论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

□方山樵

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编纂工作,到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志,将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民字当头。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人民的心声,使立法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彰显了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什么是良法?良法,即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规。实现善治,需要我们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好的法律得到贯彻执行,充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民法典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每一条都是围绕着承认和保护民事权利、指引主体如何行使权利展开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到高空抛物、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小区电梯广告收益等问题,民法典均有直接回应,体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通过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要求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下一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还需要我们统筹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提前谋划,积极行动,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不仅要考虑民法典规定,还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善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善以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此同时,民法典实施的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应有之义。民法典的颁布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它成为全民法治教育的蓝本,并以此培育人民群众的权利思维、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

2020-08-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8808.html 1 3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