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开兴 本报通讯员苗竹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来安县水口镇清水村,农民方树海勤劳而朴实,夫妻俩带着三个女儿,靠着种十几亩田地为生,谈不上富裕,也算不上清贫,平凡而幸福。攒了一点积蓄,正准备着买套商品房,全家搬到镇上生活。然而,生活的磨难有时候来的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2013年,妻子被医院诊断患上了脑部肿瘤,紧接着,父亲也因病住院。“有一段时间,病房里一边躺着父亲,一边躺着妻子。”方树海说,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准备买房的钱全用了,还借遍了亲戚朋友。
精神的压力,医疗费用的压力,一切像山一样压来,方树海坦言,最焦虑的时候走路人都颤悠悠的,不在状态。万分的努力,却没能换回奇迹的发生,几个月的时间里,父亲和妻子先后因病去世。去除报销的部分,自费的医疗费用还有30万元左右,方树海的生活,一下因债台高筑陷入贫困,成了名副其实的“负翁”。
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获悉情况的村里,根据政策,及时把方树海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制定帮扶举措,鼓励他发展养殖。然而,最初的时候,方树海靠着7亩水塘养鱼,经验不足,加之其他各种原因,辛苦一年下来,刨除成本,收获寥寥无几。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眼看着方树海的养殖事业无甚起色,村里又伸出了援手,推荐他到落户村里的一家龙虾养殖企业入职。在这里,方树海熟练掌握了龙虾养殖各个环节的诀窍,也找准了自己事业新的发展方向。
说干就干,2019年,方树海拿出十来亩田地,尝试起稻虾连作。为了帮助他早日脱贫致富,村里还帮他联系,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一年辛苦岁终成。当年,方树海仅龙虾一项就收入一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一万多元收入,务工的近3万元收入,一下过了一个“肥”年,还当选了水口镇脱贫之星。
“几十万的欠账压在那里。”谈起那段人生最灰暗的时刻,方树海说,幸亏党的好政策及时拉了他一把,缓过了那口气,也让他的生活多了很大的助力。几年下来,欠账还剩下10万元,但对他来说,这已算不上多大的压力,再辛苦两年,都不是事。
今年的龙虾养殖,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收入不如预期,但在方树海看来,有政策支持,有技术基础,再加上市场消费空间那么大,这些困难挫折注定只是暂时的。三个女儿先后出嫁后,现在独自一人生活的他,不怕一时的挫折,更有着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尝试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等把欠账还完,再攒点钱,到镇上买个小套的住房,这样住在镇上,干活在农村。”8月12日,记者采访中,方树海这样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生活。而在他的带动下,清水村已有村民“跟风”尝试起稻虾连作,期盼着也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