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
第A04版:专 版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我市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纪实

八月的滁州,热火朝天的重点工程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起升转动,繁忙奋战的建设者穿梭其中,把控着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机械的轰鸣声演绎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紫薇北路延伸段下穿京沪立交二标工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要节点的预期目标;奥体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力求以完美形象迎接2022年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无障碍城市的美好愿景也在逐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年来,市重点处坚定不移抓项目,全面动员、全力推进,城市面貌显著改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日渐攀升。

市二院利用门诊大厅LED屏宣传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

张霆慧

游泳馆

体育场

第一联现浇箱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

全椒路与文昌路交口无障碍设施改造后

搭设雨棚抢干水中承台

无障碍公交车

全力以赴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紫薇北路延伸段下穿京沪立交二标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建设者们不惧炎热、不畏风雨,穿梭忙碌于工地之中,保质量,抢进度。

该项目全长403米,主要包括340米的上跨清流河桥及道路路口接线,主线起于现状淮河路路口,终点顺接紫薇北路,自立项以来,市重点处精心谋划,于2019年底完成项目招标等前期工作。

2020年初,因疫情管控,外地施工人员无法到岗,项目开工难,而该工程又作为涉铁、涉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市重点处积极调度,2月份初项目管理小组即到岗,组织各参建方进场做好隔离等防控措施,3月初市重点处统一组织对现场全体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工程行业第一批逆行者进场组织人员施工,第一时间成立防控领导小组,部署疫情防控体系,编制防控应急预案,所有人员都进行严格的隔离、监控,为项目正常开工奠定基础。

3月6日项目准时开工,现场7台冲击钻机同时开钻,钢筋棚、钢栈桥、钢平台等工作面同时展开,施工人员同时作业、交替上岗、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

6月底汛期来临前为重要的节点,必须完成水中6#墩的施工,否则将影响到主汛期结束。为此,参建各方抢抓进度,6月中旬圆满完成120根桩基,6月底完成水中6#墩的施工,在开工推迟一个月的情况下,完成预期目标,为工程顺利推进和安全度汛提供了保证。

面对近期连续二十天的雨水天气,施工人员在雨中抢工,大雨抢着干,小雨当冒汗。目前,清流河桥第一联现浇箱梁右幅混凝土浇筑已完成,主桥钢梁制造已启动,力争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主城区连接琅琊新区主要通道。

如火如荼 聚力打造滁城新地标

与此同时,位于明湖片区的奥体中心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8年8月,备受瞩目的滁州市奥体中心PPP项目奠基仪式在明湖举行,标志着我市奥体中心正式开建。奥体中心项目占地约811.5亩,总建筑面积约13.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一场两馆”、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生态公园等,“一场”指的是体育场,能同时容纳4万人;“两馆”指的是体育馆和游泳馆,体育馆能同时容纳6千人,游泳馆能容纳1500人。建设滁州市奥体中心是建设体育强市的现实需要,奥体中心的建成,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举行大型赛事、文艺汇演、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以体育为主题、体育周边产业竞相发展的城市区域热点,成为我市又一新地标。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市奥体中心也是承办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主场馆。

自项目立项以来,市教体局和市重点处成立项目组,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监管工程质量、安全及进度,委托第三方在针对实体构件、原材料等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工程质量;推行样板“首件制”,分部分项及工序施工前,要求施工方先制作施工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成立投资管理控制组,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投资问题;实行事先考察制度,专业分包进场施工前,组织对分包的企业资质、实力等进行考察;同时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自2019年2月20日正式开始桩基施工,目前已完成一场两馆混凝土结构和游泳馆钢结构施工,金属屋面完成30%,体育馆钢结构施工完成70%。下一步,体育场钢结构、幕墙、金属屋面以及室外景观工程将全面展开施工。

有爱无碍 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共建无障碍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构筑无障碍生活”“你我来关爱、出行无障碍”……在我市各小区内的显示屏、城市道路两边、电梯口等处,无障碍城市创建标语十分显眼,随处可见。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对照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工作标准,全面实施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同时广泛宣传,提高公众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努力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融入社会。

组织管理有力有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重点处牵头,住建、残联、民政等30个部门参加的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制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市委、市政府将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统筹推进。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相关规范性文件,将《无障碍设计规范》植入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对全市道路、公共建筑、城市广场绿地、公共交通、居住区等无障碍环境现状全面进行摸排,形成检查问题整改清单,督促整改。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指导组,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社会监督机制,发挥人大代表、残疾人等群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宣传。

高标准改造无障碍设施。市重点处市政中心整修道路无障碍缘石坡道和人行横道无障碍通道1200余处,整修盲道1.5万平方米,今年,正在对阳明路、永乐路、南谯路、清流路、醉翁路等8条道路的人行道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各区也积极对所辖人行道及缘石坡道进行了完善。园林中心组织对城区的10余个主要公园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相关部门提升完善了行政服务大厅、政务中心办公楼、图书馆、规划馆、建设大厦等13处办公建筑无障碍环境;市卫建委牵头提升完善了市一院、二院、五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18个医疗机构无障碍环境,另有56个居住小区、5个大中型商场、24个中小学和幼儿园、13个银行分行营业厅、2个城市广场、2个长途汽车站、5个公交站台及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等养老机构完成了无障碍环境提升,更好地保障了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市公交公司在城市主要公交干线上配置无障碍公交车1台,方便残疾人出行。城区主要公共设施区域均设置无障碍专用停车位,方便残疾人出行和停车。

全力创造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我市于2016年开通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全市红绿灯管制路口、公交车辆内等重要公共场所设置电子显示屏或语音系统。市残联对全市服务企业、窗口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了手语培训。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为进驻集约化平台的55家政府网站统一部署无障碍浏览功能,市图书馆开设了视障阅览室。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我们坚信,也有理由期待,同时也在脚踏实地践行,共同书写无障碍美好的愿景:人们在道路上无障碍地自如行走,无障碍地出入公共建筑和社区,无障碍地享受公共服务。

无障碍环境城市宣传活动

奥体中心全景

2020-08-17 ——我市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7945.html 1 3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