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1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十有标准”让安置群众吃住安心

本报讯 今年入汛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凤阳临淮关水位持续超警戒、超保证。根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7月21日,凤阳县下发《关于做好花园湖行蓄洪区运用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行蓄洪区所涉及的乡镇、村社立即启动行蓄洪区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截至7月23日22时,凤阳县花园湖行蓄洪区内大溪河、小溪河、板桥、黄湾、枣巷5个乡镇4619户14393人全部安全转移,其中,集中安置1535人。

据悉,凤阳县共预备了13个集中安置点,目前启用了7个,黄湾中学是其中最大的安置点,有安置群众440余人。7月30日,笔者来到黄湾中学安置点,实地探访安置点群众生活情况。

在安置点感受到家的温暖

“请配合登记,并测量体温。”一早,凤阳县黄湾乡梨园村党支部书记黄玉壮和乡卫生院卫生员王盼盼正在黄湾中学安置点门口值勤,对安置点外出和来访群众相关情况进行记录。

笔者看到,桌上的登记表上详细记录着群众的外出、返回时间及外出活动内容。“白天,群众可以在做好登记的情况下进出安置点,但必须在晚上关门前回来,我们会核对记录,逐一清点人数。”黄玉壮说。由于黄湾中学安置点内的安置群众全部来自梨园乡,这些天来,作为乡党支部书记的黄玉壮一直全天值守在这里,与安置点群众同吃同住。安置点内,随处可见醒目的各场馆指示牌,哪里是食堂、哪里是医疗室、哪里是淋浴房……一目了然。

凤阳县中医院医生张星正准备去各宿舍巡查,他向记者展示了他手中的《安置人员日常症状(发热、咳嗽、腹泻)医疗巡查记录表》。“考虑到安置点内大多是老年人,我们早中晚三次对宿舍进行逐一巡查,如果群众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下次巡查中要重点回访。”张星说。此外,医务人员每天两次对安置点进行全覆盖的消杀作业。

在安置点食堂,厨师正在准备午餐,当天供应的菜品有红烧瓦块鱼、牛肉炒大白菜、青椒鸡蛋和番茄鸡蛋汤。

走进宿舍楼,笔者注意到,地上都铺设着防滑垫。陈树宝说:“连日多雨,许多老年人腿脚不便,为避免老年人滑倒,我们在宿舍区全部铺设了防滑垫。”正值暑假,转移群众都被安置在黄湾中学的学生宿舍,6人一间,每间宿舍都配备有空调,安置点还为群众发放了床垫、凉席、毛毯等生活用品。

黄湾中学校长赵发根说:“接到通知后,我们学校第一时间腾出宿舍,并组织教职工对学校食堂、浴室、宿舍等进行打扫,方便转移安置群众的入住。群众入住后,我们很多教职工主动申请来安置点志愿服务,学校还专门为安置点的孩子准备了自习室,安排2名老师来辅导功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凤阳水患频发。

梨园村村民张家美跟记者回忆了7月22日撤离转移的经过:当天夜里10点,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动员大家撤离,因为此前有过类似经历,村民都十分配合。23日一早,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村民有序撤离村庄,转移到安置点。

保证群众“撤得出、稳得住”

解决了吃住问题,安置点还为群众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休闲活动。

为满足安置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安抚群众情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县直单位及乡镇政府,在安置点内组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依托学校操场、食堂等公共空间,定期举办小型文艺晚会和“送电影”活动。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安排乡镇妇联、卫生院等机构组织群众学跳花鼓操、钱杆舞和中医保健操。

同时,为了让群众“撤得出、稳得住”,打消群众对遗留在行蓄洪区财产安全的顾虑,乡镇在每个村都成立了1支护庄队,每队20人,24小时巡逻守护行蓄洪区内的住户房屋和财物安全。

为了加强安置点管理,全县各安置点都按要求成立了“5+2”临时管理架构,即县直相关单位安排专人驻点组成的人员管理、卫生防疫、秩序维护、安全消防、食品安全等5个小组,由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管理小组、安置点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等2个组织,每个集中安置点的工作人员不少于20人,全方位做好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工作。黄湾中学安置点还成立了管委会,制定了临时党支部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按规章做事,以制度管人。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凤阳县内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纷纷向受灾乡镇捐款捐物。县应急管理局也在第一时间紧急调拨一批衣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累计向各受灾乡镇发放毛毯1600条、毛巾被1900条、折叠床1200张、大米8400斤、矿泉水1000箱。

“目前全县所有安置点都按照‘十有标准’设置,确保安置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确保各安置点出入有台账、引导有标识、安全有秩序、管理有制度、物资有保障。”凤阳县副县长缪传凤说。

(程 璐)

2020-08-1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7469.html 1 3 “十有标准”让安置群众吃住安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