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志情
他是一名有着22年军龄的现役军人,同时也是一名保障10余位抗战时期离休老干部身心健康的热心军医。自1998年踏入军营以来,他曾在江苏无锡当过两年的炮兵,随后考入南京军医学院深造三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滁州军分区干休所,并在军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他就是安徽省军区滁州干休所门诊部主任杨赛军。
“我来自河南柘城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部队充满了向往。”杨赛军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军,并成为原第一集团军炮兵第九师的一名战士。”两年后,杨赛军披荆斩棘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深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滁州军分区干休所,成为一名保障离休老干部身心健康的军医。
据杨赛军介绍,省军区干休所是部队里的一个特殊单位,主要承担抗日战争时期离休老干部或其遗属的服务保障工作。“我刚分配到滁州干休所时才23岁,那时所里有1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两名医生、一名护士。”杨赛军说,“2017年后,因部队调整改革,所里只剩我一个军医。”面对人少事多,医疗保障难度持续加大的现实问题,杨赛军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完善了“判断病情、诊断处置、转送医院、交接安置”四步联动应急救治机制,确保出现情况后反应快、到位快、处置快,为老干部的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所目前承担10余位抗战时期离休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平均年龄在94岁以上,平均每人患有4种以上疾病。”杨赛军介绍说,“为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我们吃住行基本都在所里,确保出现情况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17年底,杨赛军在上班途中不慎跌倒摔伤,确诊为左膝关节半月板Ⅱ度损伤伴关节腔积液、骨小梁水肿、内侧副韧带损伤,专科医生建议需石膏固定治疗,卧床休息两个月。但考虑到门诊部里只有一名军医,老干部、老阿姨的各种疾病需要及时有效处理,他强韧肢体疼痛,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周末、节假日也不休息,病情至今没有痊愈,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主席“三个不降”标准要求落到了实处。
今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杨赛军带头贯彻各级疫情防控指示精神,参与制定了《干休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针对老年群体易感染、易焦虑等特点,门诊部人员科学引导、答疑解惑,让他们树立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疫情防控期间,杨赛军还深入老干部家中,逐户发放疫情防控知识手册、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资;逐户询问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有无确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史,有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逐户核实境外亲属底数及返回意愿;每天安排专人对营区重点部位进行消杀,清理卫生死角,保持营院干净整洁。通过这些举措,有效落实了疫情防控整体目标,实现了全体老干部“零感染”。
自2003年分配到滁州干休所以来,杨赛军已经在军医的岗位上干了17年,曾经的青葱少年也已年至不惑,“作为一名党员、军人,组织上把照顾老干部的任务交给我,这既是一份重托,也是一种信任,我绝不能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