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4日
第A05版:定远新闻

金融活水助力精准脱贫提质增效

定远县扶贫小额信贷撬动乡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定远县坚持一体化推行“政策组合、产业发展、风险防控”的金融扶贫思路,着力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杠杆,撬动乡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增加贫困户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攻坚质量成色。截至6月底,定远县扶贫小额贷款存量2.05亿元4370户,其中新增贷款6931.57万元1488户,新增量稳居全省县级第一位。

打好政策组合拳,激发扶贫主体新活力。强化金融政策补短板。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免担保免抵押、5万以下、3年以内、财政贴息的精准扶贫政策不变,简化小额信贷办理流程,做到授信“应授尽授信”、贷款“应贷尽贷”,全面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板。建成141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当日放款,确保“贷得准、贷得到、贷得快”。截至5月底,按照政策延期扶贫小额信贷还款16户69.8万元。强化产业政策把方向。坚持把产业作为扶贫小额信贷主要使用方向,以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化为导向,优化调整到户产业奖补办法,每户最高3000元,划定畜禽养殖、特色种植的最低规模和种类范围,界定有小额信贷条件、有产业扶贫条件贫困户20460户。强化帮扶政策促落实。坚持把小额信贷帮扶作为考核帮扶责任人的重要标准,发挥7774名帮扶干部小额信贷宣传员作用,采取上门入户等方式宣传小额信贷政策,为符合小额信贷办理条件的贫困户及时办理贷款,跟踪落实续贷、展期等服务。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0亿元4万户次,实现3.59万户10.7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延长重点产业链,提升金融资金新效力。深化产业项目带动。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成立“猪、鹅、菌、虾、草”五大乡村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专项产业规划,定期调度项目建设,2018—2020年实施184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7亿元。推广“龙头企业+小微企业+贫困户”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众兴菌业、温氏养殖集团等大企业,采取小额信贷合营、合伙、合作“三合”发展方式,吸纳小额信贷资金7000万元1600户贫困户参与建成95个产业扶贫基地和525家带贫主体,带动10713户贫困户实施产业到户项目11627个。深化技术服务联动。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组建猪禽、草牧等九大产业联盟50名专家,抽调400余名农技、畜牧等专技人员配合专家组行动,点对点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小额信贷资金“用得好”。今年以来,开展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50期,培训贫困户9540人,入户技术指导服务5578人次。深化利益联结驱动。紧盯增收目标,以小额信贷为杠杆撬动贫困户、村集体、企业增收,创新推广“主导产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制定全县村集体经济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目标增长计划,夯实镇村主体责任。着力把小额信贷融入主导产业链,把贫困户就业融入产业项目链。2019年度7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32万元,同比2018年度增长75.7%。截至目前,2020年已实施村级扶贫项目133个,村均0.54个。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5285人,其中贫困户858人。五大主导产业累计带动5万贫困人口参加相关产业发展,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筑牢风险防控网,增强持续发展新动力。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小额信贷周监测预警机制,实行“帮扶责任人+村级联系人+贫困户”台账管理,压实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还款监管主体责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干旱、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情等自然灾害。强化保险保障。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科学设置险种、保费、保额,探索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体系,切实防范产业扶贫风险,为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保驾护航。强化风险补偿。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政策,设立4000万元风险补偿金,防范银行业风险发生,稳定金融扶贫体系。以脱贫人口“回头看”、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等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对扶贫小额信贷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小额信贷安全运行。 (冯再雷 杨劲松)

2020-08-04 金融活水助力精准脱贫提质增效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5993.html 1 3 定远县扶贫小额信贷撬动乡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