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
第A04版: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

滁州市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张霆慧

在校学习

车工实训

20年全市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在练习机械装配技术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近年来,滁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以下简称“市教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提升全市各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形成了政府强力统筹、社会广泛参与、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协调发展、各县(市、区)均衡并进、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和特色,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为滁州乃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市有职业院校13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11所,共有在校生6.8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开设近55个专业点、高职院校开设近60个专业,骨干专业集中在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农林牧渔、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5个专业大类。近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

强力统筹 落实决策部署

从出台相关方案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从加大资金投入到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市教体局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位置,全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最近,我市因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唯一的设区市被省政府表彰激励。

完善体制,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我市成立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重大问题。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对县(市、区)党政干部督导考核,出台《滁州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实施方案》、《滁州市职教集团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多措并举,优化职业教育环境。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建立滁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将省属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和凤阳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划归滁州地方管理方案已报省政府研究,为《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支持将省直部门、单位所属中职学校划转到所在市管理”要求提供样板。强化对职业教育投入,2019年,投资13亿元重新选址迁建市应用技术学校、市信息工程学校、市机械工业学校等三所学校,共投入资金2亿元改善市机电工程学校等4所学校教学及实训条件。各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中职学校申请地方债项目,全市中职学校共争取专项债项目8个,占中职学校数80%,预算资金22.73亿元,确保2022年年底前全部达到B类学校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出台《关于滁州市深化人力资源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滁州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3个配套实施方案,激励和规范对技能型人才的使用。举办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大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技能输送 成就出彩人生

近年来,市教体局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成就学子出彩人生。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市教体局狠抓中高职招生工作,坚持高中阶段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招生政策,稳定中职招生规模。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48.6:51.4,超过省厅要求。市政府和市教体局分别成立高职扩招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滁州市高职扩招工作方案》,落实扩招工作人员、经费和保障政策,高职扩招计划完成率156.73%。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中高职院校均高于省定标准落实生均拨款,实行中职学生全部免学费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建立完善职教体系,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依托职教集团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全市职业院校共开展各类培训5万余人次。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我市在全省最早进行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制定《滁州市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早在2018年全市已完成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中职学校规划目标。引导各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设置专业,批准55个专业点,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达95%以上。

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举办滁州市首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健全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19年我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入本科院校人数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选手一举夺得金牌28枚、银牌42枚、铜牌36枚,团体总分350.5分,连续两年团体总分蝉联全省第二名。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为我省夺得1枚宝贵的金牌。

主动对接 服务重大领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作为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的发起单位, 在2019年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上当选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高校。

为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近年来,我市与南京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在师资、产学研、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两市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而这只是我市积极主动对接,服务重大领域的缩影。

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现代化新滁州建设。积极服务我省、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芜湖奇瑞、合肥江淮汽车、合肥海尔等制造业企业开展订单培养756人。为解决滁州市直两个园区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开展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10余次,输送紧缺型技能型人才1446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70.11%。注重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先后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3200人次。

助力脱贫攻坚。我市各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为桥梁,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积极开展对口帮扶。2019年度,东西部对口帮扶项目1个,对口扶贫项目16个,校际帮扶项目11个。天长工业学校对口支援萧县职教中心、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与萧县师范学校、亳州中医药科技学校合作办学、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对口支援定远化工学校等取得明显成效。

产教融合 夯实发展平台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稳定,近年来,市教体局通过积极改革实践、强化政策保障等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积极改革实践。积极参加国家和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市机电工程学校等12所职业院校共17个项目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1+X”证书试点。建成省示范特色校6所、省示范专业17个、省示范实训基地17个、省名师工作坊11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2个、省大赛基地2个。创建第二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3所。推进市、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1+3”公共实训体系,企业已建立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公共实训基地9个。

加强政策保障。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对校企合作成绩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激励。市财政每年安排滁州职教集团不少于100万元,主要用于校企合作激励保障。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均与企业建立起较为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数量达到176个。深化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建立企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制定、完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

强化校企合作。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24年来双方共培养学生近800名。各职校不断探索并初步建立了“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市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8个,试点专业共15个。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37份,共同开发课程20门、开发教材47门,形成成果案例9份,订单培养学生数3079人。出台《滁州市职教集团发展规划》,加强集团化办学和校企协同育人,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在今年全省职教集团年检结果被评为A,成功创建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并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示范职教集团遴选。

戏曲进校园

校园文艺晚会实拍

篮球赛现场

体育活动

学生在茉莉花体育节参与表演

2020-07-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4225.html 1 3 滁州市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