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 迪 杨海燕 记者王太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市坚持“教育+扶贫、扶志+扶智”,灌输脱贫“智”动力和精神能量,用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多点发力按下教育扶贫“快进键”。
控辍保学筑牢“防护网”。教育、扶贫、公安、残联等部门联动协作,构建部门联动网,摸清每一个适龄(6-15周岁)儿童少年的就读学校及去向。精准核实,逐一核实建档立卡家庭人员入学情况,完成359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做实做细“一人一案”,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截至目前,我市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
校舍改造挂上“加速档”。校舍维修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阳光操作,管理到位。倒排项目工期,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严格遵守省校舍维修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用于项目建设,资金不沉淀,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建立平台通报制度,通过电子文件平台、短信、微信及时通报项目情况,结果计入年终考核。截至6月底,校舍维修项目已开工23.55万平方米,开工率100%;完工150564平方米,完工率63.93%。
学生资助驶进“快车道”。线上比对和线下复核,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已完成春季学期和动态调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共发放资助资金2141.12万元,惠及20584名学生。同时坚持查漏补缺,对在县(市)外就读的本地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逐一发函,提醒就读地教育部门给予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对在本地就学已发放资助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电话回访,核实资金发放情况,确保资助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