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议政性常委会,组织政协组织、广大委员和抗疫一线人员积极建言献策,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协商,力促提升我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短板及应对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就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题,于3月至6月开展了调研。
一、疫情大考下,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短板凸显
短板一:大疫来袭凸显预防控制能力不足
一是疾控中心能力薄弱。表现为组织机构不健全、编制核定不科学、人员招聘不到位、专业人才紧缺、实验室能力薄弱、财政投入不足。
二是基层防控存在短板。主要是社区防控有盲区、发热门诊不规范、基层医卫力量薄弱、全民防线未筑牢。
短板二:疫情突发凸显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一是缺少常设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二是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弱,三是应急预案缺少演练,四是应急物资缺口大。
短板三:确诊病人增加凸显医疗救治能力不足
一是市二院救治能力薄弱,二是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能力不足。
二、疫情持续,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短板迫在眉睫
建议着眼补齐“六项短板”,筑牢我市公共卫生“防护网”“隔离墙”。
(一)补“预防”短板,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
1、织密“早发现、早报告”防控网。一是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一线防控能力,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二是加强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专业力量,提高病毒检测、患者溯源能力。三是建立医防融合机制,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
2、筑牢“早隔离”防护墙。市、县应建立和完善重点传染病早隔离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规范,以备应急时能快速安排。
3、增强全民防控意识。健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常态化机制,要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让市民自我防控能力逐步提升。
4、健全疾控组织机构。尽快筹建琅琊区疾控中心,按要求配齐设备和人员,提升城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补“人员”短板,切实增强公共卫生队伍力量
1、补齐编制缺额。对现有缺编的市、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医,尽快公开招聘,力争在2021年前解决缺额问题。
2、创新人才招引方式。对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等机构急需的特殊岗位专业人才,可采取年薪制、特殊岗位津贴等招聘方式,纳入组织部门人才引进工程。
3、开展规范化培训。联合医科大学、职业院校,通过定向委培与短期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升公共卫生队伍专业素养。
(三)补“硬件”短板,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1、市二院建设项目规模再论证。
2、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诊疗标准化建设。
3、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创造条件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四)补“投入”短板,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既能保证“战时”快速反应、集中调配需求,也能兼顾“平时”任务和运行成本。
2、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五)补“智慧”短板,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平台
学习宁波经验,由卫健部门牵头,推进疾病防控数据与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汇聚卫生、公安、人口、重点场所等应急相关数据,实现对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处置资源统筹调度、重要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各方力量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
(六)补“体系”短板,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1、设立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对全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2、建强卫生应急专家组与应急队伍。充实滁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发挥专家和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
3、推进预案先导,优化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规程。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滁州市委秘书长 杜华劲
一、健全市、县两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制。加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建立滁州市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二、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基层防控和服务能力。从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入手,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处置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
三、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市、县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传染病医院的投入,改善诊疗条件;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布局,完善急救车辆(包括负压救护车)配备;持续加强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配备,为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坚强后盾。
四、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提高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完善疾控机构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卫生应急管理等学科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医师和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师人才队伍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对主动积极参加疫情救治的一线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聘用时优先,对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补贴。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市政协常委、民革滁州市委副主委 李维春
1、完善重大传染病预警监测体系。一是预警监测对象全覆盖。二是监测关口前移。三是及时完善预警传染病目录。
2、优化传染病报告制度。整合我市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对预警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科学研判、风险评估,如发现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风险,应立即上报政府部门。
3、加强传染病检验平台建设,做到应检尽检。一是快速提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二是完善微生物实验室建设。
4、提高突发传染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与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增加财政投入。二是重视学科发展。三是建立公共卫生医疗应急联动机制。
5、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一是成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二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实现医疗、疾控、公安、应急、监督、卫生主管等部门的无缝对接,明确各部门应急联系人和工作职责,提高公共应急事件处理效率。三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制度。做好突发重大传染病时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消毒用品等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实行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动态管理。
6、推进公共卫生法制化建设。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普法、严格执法,进一步打击公共卫生领域违法犯罪,尤其是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让社会民众畏法、敬法、守法、护法。
“六个一”助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滁州工委委员 吴晓健
针对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建议:
1.“一单位”牵头。由社区负责制定本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指挥协调本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对工作。
2.“一张单”研判。社区牵头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充分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建议,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想全,工作部署、风险难点、应对措施的考虑等等都谋划周密,考虑长远。
3.“一揽子”统筹。社区统筹协调,基层卫生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共同参与,广泛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做到条块结合、块面结合,有序、规范、科学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4.“一张网”互动。推进“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推进应急场所、应急设施、应急事项、应急流程、应急规范建设。加快社区应急广播建设,利用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头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织密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的信息传播网络。
5.“一平台”指挥。建立公共应急指挥中心,让应急服务资源、信息传输、事情预警、区域安全监控、指挥处置富集到这个中心上来,融合智能分析与决策的综合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研判、协商、合作和共享的“大格局”。
6.“一把剑”压责。通过巡查、通报等形式,严格落实网格内相关单位、部门职责,对落实不力的,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让“小巷总理” 工作有抓手,管理有力度。
提升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治能力建设
市政协委员、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邱云珍
1.加大政府投入与监管,提升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治能力。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传染病医院及传染病专科的财政投入、增加传染病专项经费及政策性补贴,完善传染病医院及专科的基础建设和设备升级。二是加快人才引进培养与学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为传染病医院及专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适度提高传染病医院及专科医务人员的待遇、社会认可度。三是提升综合学科水平。建成大传染科的综合性医院,加快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呼吸、消化、急救等相关学科建设,提升传染病专科的综合学科水平与救治能力。
2.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突发传染病快速响应能力。一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含传染病、疾控、重症医学、呼吸等相关学科在内应急队伍,制定联动工作机制及方案。二是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做好应急演练,做到平时服务于临床医疗服务、紧急时能快速转换为突发传染病应急队伍。
3.加快传染病检测检验能力建设,提升应检尽检能力。加快医学实验室人才培养与建设,提升传染病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能力。完善临床PCR实验室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升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核酸检测能力,做到应检尽检。
4.完善应急医疗物资清单制,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医用物资清单,实行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隔离衣等医用应急物资采储结合、动态管理,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 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琅琊区琅琊街道政协召集人 宛晓光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防控。通过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条例,健全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防控。
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补齐功能短板。例如琅琊区目前就没有疾病防控中心,疫情的出现暴露功能缺失带来工作上的困扰,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相对于兄弟县市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建议对我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功能短板逐步优化布局到位。
三、健全信息网络体系,畅通信息渠道。疫情期间出现多起以谣传谣的不良事件,导致群众知情权受限,产生恐慌心理。建议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疏通信息上传下达的通道,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舆情,更可以提高疫情防控效果。
四、强化专业队伍构建,增强危机意识。建议平时要多开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强化专业队伍的建设,增强专业队伍应对疫情的专业能力。
五、加大宣传演练力度,建立战略物资储备链。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防疫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宣传演练力度,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云采集、云存储、优化区块链供给,对区域内工厂、供应商等载体平台进行摸排造册登记,确保疫情防控战略物资供应链顺畅。
六、完善保险救助体系,做好后期保障工作。疫情影响带来一些特困群体生活陷入困境,暴露出我们在保险救助方面的短板。建议做好保险和救助工作,切实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真正做到大疫之后无大忧。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定远县政协委员、拂晓乡政协履职小组 陈铭佳
(一)大力倡导卫生健康理念。大力开展公民卫生健康应急知识普及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应急网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做到储备常态化,实现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安全。
(三)加强公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和县级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分院(区)建设,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在乡镇中心卫生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设置隔离观察室,充实全科复合型人才,强化综合诊疗功能。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卫生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培养,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整合医疗资源,快速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五)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强科研攻关,发挥中医优势,培养一批中医人才。
(六)运用大数据防控公卫事件。加快建立权威的市级层面的大数据平台,强化组织统筹,打破数据壁垒,综合多维度数据,加强数据分析,及时准确掌握高危人群动态,科学研判预测疫情发展态势。
(七)突出政府主导投入和发展。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加疾控财政专项经费。探索推进医保资金、商业保险等购买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在市政协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议上的发言 市卫生健康委
市政协调研报告和各位委员发言对我们工作很有启发、很有帮助。就相关问题作回应发言:
一、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能力提升进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疾控体系能力提升。多方争取增加编制、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紧急招聘人才、添置医疗设备、尽快筹建琅琊区疾控中心。
(二)全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2个。在建核酸检测实验室8个,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三方面提升救治能力。抓好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院)项目建设、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感染病区项目建设、抓好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哨点建设。
(四)四方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强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二是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全市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和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四是逐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成立了九大类17支卫生应急队伍。制定出台了《滁州市卫生应急装备目录(试行)》,装备共计54类536种。
(五)不断提升全民防控意识。广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预防知识。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健全市县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制。加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建设,争取市县两级成立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防控第一线问题。
二是构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着力构建覆盖全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哨点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
三是推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围绕“四早”的目标,强化监测预警,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处置能力,扎实做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促进疾控机构能力持续提升。
四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保障。完善市、县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完善疾控机构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卫生应急管理等学科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医师和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师人才队伍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六是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到2020年底,市、县、医疗机构三级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必要医用物资储备量满足30天以上需求。到2022年底,各类物资储备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1至3个月的需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体系建设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芮晓艳
结合赴武汉抗击疫情经历,提几点建议:
1.及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报系统。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疫情直报系统,让广大医疗机构可以将一线可疑临床线索快速直报,起到早期预警作用。疫情直报网络应既有日常传染病上报的“按部就班”,也要有到达警戒线的临床医院和医生的直报途径。
2.增加防护物资储备。为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常态化防控策略,应增加定点医院防护物资储备,尤其是防护服和口罩等,以及84、酒精等消毒物资。对于非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增加防护物资采购,作为防控后备力量。
3.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应急响应级别设立不同规格的应急综合指挥部,每日汇总各项防控、救治工作进展,确保消息及时更新、及时掌握、及时上报、及时沟通,确保落到实处,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影响救治。
4.防控关口前移,加强宣传。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宣传及教育,防控关口前移。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管控,提高社区居民自我防范和个人监督意识,加强慢病管理。
5.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提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全市疾控系统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要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二是加强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市里要建成一所平战结合的二级以上传染病医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建设规范的感染病区,基层医疗机构要建设规范的预检分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