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毛婷婷 记者李邦军)日前,记者在南谯区黄泥岗镇稻田里看到,一台台旋草机和秸秆打捆机来回穿梭,将稻秸捡入囊中,随之“吐”出了圆筒状的一捆捆稻秸,然后,抓草机把一捆捆秸秆搬到大型货车上外运……“整理好的秸秆将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至生物质发电企业,用作发电燃料。”黄泥岗镇勤雪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胡贵心告诉记者,以前的农作物收割后,农作物秸秆要么随意丢弃在田边,要么是一把火烧掉,既污染了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而如今,他的社员们不仅有种植收益,还可以利用午、秋两季打捆农作物秸秆增加收入。截至6月初,该合作社已为当地社员打捆2000亩,全年可打捆各类农作物秸秆15000亩。
走进位于沙河镇工业园区的光大生物能源(滁州)有限公司,厂区门口停放着10多辆运输秸秆的大型车辆,正在排队等待过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收获季节,每天都有来自周边地市的30多台运输车辆,源源不断地将各地的农作物秸秆送到这里。
光大生物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健告诉记者,该企业入驻沙河工业园区以来,已累计收储各类农、林作物废弃物76万吨,其中农作物秸秆22万吨,累计为国家电网提供电力6.7亿度。真正使从前毫无用处的农业“废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