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化“禁吐”为净土

戴有胜

滁城市民周女士因前几日在琅琊东路“不吐不快”,吃了“随地吐痰”全市首张罚单。由此,深埋众人内心的公共场合“禁吐”呼声,再次高涨起来。

随地吐痰是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对此人们皆会鄙夷、愤怒、声讨。而同时却总有人毫无顾忌“下意识”为之,成为城市环境整治中的“痼疾”。

痰液里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像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病原体,均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危害很大。可见,痰不仅污染环境,更已成为病毒传播的一种“介质”。

事实上,这件小事情却是个大问题,要根本解决,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

随地吐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陋习、恶习。无论何种身份,一旦痰意袭来,张口倾出,忘却形象,一吐为快。愚以为,这“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识”。毕竟,没有谁,愿意在自己家里无所忌惮,“尽情”肆为,留下痰吐。如此看来,这保护自我、不虑他人的私心,是设防、游离、凌驾于个人习惯的。

经年以来,各地为“禁吐”进行不懈努力和尝试,但依旧没有摆脱“随地吐痰”的尴尬囧状。

既然,人是其始作俑主体,就非常有必要从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源头进行“布控”。这里,不妨从家庭的言传身教、小区的持续宣传、单位的素质要求、社会的大力倡导、主管的常态执法、各界的志愿监督做起,在每个人思想里播下公德种子,并加持约束规范。对于全力防控疫情、扎实推动创城的滁州而言,这“一枝一叶总关城”的细节作为,显得尤富深意。

创文明城,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经过综合全面、主观客观运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修身修家、素养过硬、公德先行;都能拘束小节、注重利他、“痰吐”不凡。人的意识问题解决了,那么地面不见痰迹踪影将指日可待。

2020-04-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7008.html 1 3 化“禁吐”为净土 /enpproperty-->